瑶华慢三首 其三

冷弦悽断,凤腔灯残,展转悲畴昔。
竟床长簟空,对影怅望,芳音遥隔。
尘昏宝镜,更谁伴、空林萧寂。
漫疑他、寒夜清辉,还照玉人颜色。
含情旋抱金徽,待别鹄重弹,兰襟先湿。
安仁憔悴,忍独耐、蓟北荒凉愁夕。
琼笺漏永,写怨乌丝频擘。
恨茫茫、碧落黄泉,只供方诸泪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瑶华慢三首 其三》是清代诗人史承谦的一首词作。在欣赏这首作品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词作背景
  • 词人史承谦创作此词的背景可能与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悟和对往昔时光的回忆有关。在冷弦凄断、凤腔灯残的情境下,词人不禁展转悲畴昔,这种情感的转变反映了他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
  • 词中的“尘昏宝镜”暗示了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觉,或许反映出词人在特定时刻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瑶华慢三首 其三》的语言风格细腻而深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词人的哀愁和对过去的怀念。例如,“竟床长簟空,对影怅望,芳音遥隔”等句子,都展现了词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伤。
  • 在艺术手法上,史承谦可能运用了象征、拟人等手法来增强诗词的表现力。如将“玉人颜色”比作“清辉”,不仅增添了画面的美丽,也让读者能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温柔和寂寞。
  1. 文化价值
  • 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这首词反映了清代文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通过诗词,他们试图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传递给后人,让中华文化得以流传和传承。
  • 此词中蕴含的美学观念和艺术追求,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例如,词人对景物细腻的描绘方式和对情感真挚表达的追求,都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

《瑶华慢三首 其三》不仅是清代文人史承谦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词的艺术特征、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这首词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和艺术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