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楼令六首 其五

好个嫩凉天。
轻纨已暂捐。
又空庭、夜雨绵绵。
点点声声秋意满,梧叶底,豆花边。
更漏杳如年。
挑灯枕手眠。
是天涯、况味悽然。
想得谢娘愁拥髻,也滴向、小窗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楼令六首其五是清代诗人史承谦的作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学功底。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词:

  1. 作者介绍
  • 史承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情况,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深受后世推崇。
  • 此诗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等信息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1. 诗歌原文
    好个嫩凉天。轻纨已暂捐。又空庭、夜雨绵绵。点点声声秋意满,梧叶底,豆花边。更漏杳如年。挑灯枕手眠。是天涯、况味悽然。想得谢娘愁拥髻,也滴向、小窗前。

  2. 诗句解析

  • “好个嫩凉天”描绘了夜晚凉爽宜人的氛围,为全诗奠定了基调。
  • “轻纨已暂捐”则暗示着夜已深,主人公可能已经入睡。
  • “又空庭、夜雨绵绵”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但紧接着“点点声声秋意满”却透露出一种凄凉的感觉。
  1. 情感表达
  • 整首《南楼令六首 其五》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诗人在特定夜晚的情感体验与内心世界。
  • 特别是“更漏杳如年”、“挑灯枕手眠”、“想得谢娘愁拥髻”,都体现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忆以及对远方之人的思念。
  1. 艺术特色
  • 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该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
  • 诗人善于运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1. 文化意义
  • 通过对《南楼令六首 其五》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的艺术追求。
  • 同时,该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习惯和人民的生活面貌,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研究价值。

《南楼令六首 其五》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吸引了众多读者,还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而备受推崇。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及其所处的文化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