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州慢三首 其三

桃萼初妍,困蝶迷莺,怅然无侣。
闲窗酒盏慵拈,挂壁焦桐倦抚。
流光似水,从教月冷风凄,总被帘纤误。
一听一心酸,奈此时愁绪。
虚度清明寒食,绝少游踪,到溪南路。
底事频吹,洒遍雕栏琼户。
天涯望极,那堪彻晓连明,茫茫不省春何处。
三月又重三,问谁题新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石州慢三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史承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春天逝去、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内容:

  1. 诗人简介:史承谦是宋代一位著名的诗人,擅长诗歌创作。他的诗作以婉约清丽著称,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

  2. 诗歌原文:《石州慢三首 其三》
    桃萼初妍,困蝶迷莺,怅然无侣。闲窗酒盏慵拈,挂壁焦桐倦抚。流光似水,从教月冷风凄,总被帘纤误。一听一心酸,奈此时愁绪。
    虚度清明寒食,绝少游踪,到溪南路。底事频吹,洒遍雕栏琼户。

  3. 诗歌解析

  • 景与情结合:诗中“桃萼初妍”描绘了春日里桃花盛开的景象,而“困蝶迷莺”则暗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与逝去的哀愁。桃花与蝴蝶、黄莺的互动,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也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
  • 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的“流光似水”,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如同流水一般难以停留,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生命中的短暂和美好时刻的易逝。
  • 孤独与寂寞:诗句“怅然无侣”表达了诗人在春日里的孤独和无助,他找不到伴侣来分享这份美景或是分担这份愁绪。
  • 季节变化的象征意义:“春去秋来”不仅是自然界的季节更迭,更是诗人情感世界的一种象征,代表着生命的循环和变迁。
  • 清明节的描写:“虚度清明寒食”,清明节本是祭祀祖先、悼念故人的时刻,但在这个诗人笔下,它似乎变成了一种空洞的仪式,没有留下任何值得纪念的回忆。
  • 环境的渲染:“绝少游踪,到溪南路。”诗人在清明时节选择了远离家乡的道路,这种选择可能是出于对过往回忆的逃避或是为了寻找新的生活方向。而“底事频吹,洒遍雕栏琼户。”则是对这种选择原因的隐喻,暗示了频繁的旅行和奔波可能只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命运。

《石州慢三首 其三》不仅描绘了春天的景象,更深层次地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哲学思考。通过对春天景象的细腻刻画,传达了诗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