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除日与晓沧登金山(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一年三百六十日,祗馀此日谁能闲!
城人十万闲者两,短衣杖策登金山。
寒光万里动西极,青山也作岁除色。
中原一发苍茫间,独有雄心除不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除日与晓沧登金山》(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丘逢甲(1864-1912),字仙根,号岭云,别号天目山人,广东潮州人,是晚清时期的著名爱国诗人、教育家。他在清朝末年的维新变法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极参与支持维新变法活动,并曾担任过义勇军统领等职。他不仅在政治领域有所建树,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突出贡献,如在广东兴办教育、倡导新学等。

  2. 诗词原文:一年三百六十日,祗馀此日谁能闲!城人十万閒者两,短衣杖策登金山。寒光万里动西极,青山也作岁除色。中原一发苍茫间,独有雄心除不得。

  3. 诗意解读: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新年来临之际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氛围。诗人通过描绘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金山之巅的寒光四射和远处的青翠山脉,寓意着新年的到来给人们带来的希望和力量。而“中原一发苍茫间,独有雄心除不得”则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矛盾和无奈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深刻忧虑。

《岁除日与晓沧登金山》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文献,记录了清末民初中国社会动荡时期的历史面貌以及文人的情感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清代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还能体会到诗人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所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和时代责任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