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贵人山,下有贵人村。
桓桓陈将军,将乃出将门。
七闽拓为八,千里张军屯。
至今漳之人,庙祀丰鸡豚。
英灵及台岛,歌舞陈清樽。
我昔瞻遗像,冕旒抑何尊?
想见辟土时,仗钺群蛮奔。
抚绥闽越人,舆台皆感恩。
方今重阃寄,边海开雄藩。
海风自西来,山气日氤氲。
欲访山下人,或有将种存。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六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六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是清代诗人丘逢甲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瑰宝,也是研究清代文人思想感情和时代背景的重要文献资料。
从文学形式上看,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古诗的格式。这种诗歌形式在古代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据着核心地位。通过这种固定的格律,诗人们能够更有效地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使得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诗歌的内容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诗中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美,还抒发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可贵。它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未来的信心。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魅力。例如,诗中的意象选择、用词造句等技巧都显示了诗人的高超技艺。每一个字、每一句诗都蕴含深刻的哲理,值得细细品味。
作为文学作品,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与思想的交融。通过阅读这样的作品,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波动,从而引发共鸣。这种情感上的共鸣是文学作品最宝贵的特质之一。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六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不仅展现了丘逢甲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追求。通过学习和欣赏这样的作品,可以进一步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