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贵人山,下有贵人村。
桓桓陈将军,将乃出将门。
七闽拓为八,千里张军屯。
至今漳之人,庙祀丰鸡豚。
英灵及台岛,歌舞陈清樽。
我昔瞻遗像,冕旒抑何尊?
想见辟土时,仗钺群蛮奔。
抚绥闽越人,舆台皆感恩。
方今重阃寄,边海开雄藩。
海风自西来,山气日氤氲。
欲访山下人,或有将种存。

【注释】:

  • 峨峨:高大的样子 。
  • 贵人山:指福州的乌石山。
  • 桓桓:威武的样子。
  • 陈将军:指陈友谅。
  • 将乃出将门:即出在将军之门下。
  • 七闽:古时福建别称。
  • 拓为八:指福建省扩地到八个县。
  • 张军屯:驻军屯田。
  • 丰鸡豚:祭祀用的丰盛供品。
  • 英灵及台岛:指陈友谅的亡灵到达台湾。
  • 歌舞陈清樽:指陈友谅死后,人们为他设宴歌舞庆贺。
  • 我昔瞻遗像:我过去瞻仰他的遗像。
  • 冕旒:古代帝王或高级官员所戴的冠饰。
  • 想见辟土时:想见他开拓疆土时的情景。
  • 仗钺群蛮奔:指他挥舞兵器,驱赶众多蛮族归附。
  • 抚绥闽越人:安抚和安抚闽越人。
  • 方今:如今。
  • 重阃寄:重任边防。
  • 海风自西来:海上的风从西边吹来。
  • 山气日氤氲:山上的云雾弥漫。
  • 欲访山下人:想要拜访山下的人。
  • 或有将种存:或许有人还记得陈友谅的后代。

【赏析】:
这首诗是清朝诗人黄遵宪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人通过描绘陈友谅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怀念之情。全诗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简练,富有诗意。

诗人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陈友谅的形象。他被誉为“峨峨贵人山”,形象高大威猛;又被称为“桓桓陈将军”,勇猛善战。这些形象生动地展现了陈友谅的英雄气概。

诗人描述了陈友谅的辉煌成就。他不仅在福建扩展国土,成为八县之主,还率领军队驻守台湾,受到当地人民的敬仰。这一部分展现了陈友谅的英勇与智慧,令人钦佩不已。

诗人转向对陈友谅去世后的情况的描述。他英灵降临台湾,与民众共庆歌舞之宴。这一场景充满了喜庆与哀思交织的氛围,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陈友谅的深切怀念之情。他回忆起曾经瞻仰陈友谅遗像的情景,感慨万分。同时,他也想象着陈友谅生前开拓疆土、安抚民心的伟大事迹,以及如今边境重镇的地位。这种对历史英雄的缅怀与敬仰之情,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尊重与怀念之情,也传达了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意。这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文化内涵的佳作,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