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倡东南,维潮亦兴起。
卓哉郑与郭,学为晦翁喜。
题诗飞泉岭,想见侍杖履。
晦翁生南度,志锐雪国耻。
登朝曾几日,侃侃论国是。
斯岂腐儒能,何乃丛众毁?
宋亡于道学,妄者尚集矢。
安知翁之徒,磊落多国士。
斥逐未能用,炎精乃不祀。
统在道自尊,人心终不死。
鸣泉落汉声,至今震里耳。
平生愧失学,用晦契微旨。
何当搆拙窝,吾从子朱子。

说潮五古十七首之九

道学在东南,维潮亦兴起。

卓哉郑与郭,学习为晦翁喜。

题诗飞泉岭,想见侍杖履。

晦翁生南渡,志锐雪国耻。

登朝曾几日,侃侃论国是。

斯岂腐儒能,何乃丛众毁?

宋亡于道学,妄者尚集矢。

安知翁之徒,磊落多国士。

斥逐未能用,炎精乃不祀。

统在道自尊,人心终不死。

鸣泉落汉声,至今震里耳。

平生愧失学,用晦契微旨。

何当构拙窝,吾从子朱子。

注释:

说潮五古十七首之九: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共四句。内容涉及南宋灭亡和朱熹(晦庵)的生平事迹。

道学在东南:道学,即理学,是宋代程颢、程颐兄弟创立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主张“性即理”,认为人皆有天理,只要通过学习就可以达到圣人的境界。在东南地区流行,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维潮亦兴起:维潮,即维扬,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这里的道学同样得到了发展,与东南地区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卓哉郑与郭:郑与郭,是指南宋时期著名的学者郑光祖和郭雍。他们都是道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对当时的学术氛围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习为晦翁喜:晦翁,即朱熹,字元晦,号晦庵。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学说在当时备受推崇。

题诗飞泉岭,想见侍杖履:飞泉岭,位于今安徽省歙县境内,是一处风景秀丽的山岭。朱熹曾在此地游览,并留下了许多诗词。这里的飞泉瀑布如诗般美丽动人,让人不禁想起朱熹当年在此的情景。

耿翁生南度,志锐雪国耻:耿翁,即朱熹的字,耿南度。这里指的是朱熹一生追求正义,立志为国家洗清耻辱。

登朝曾几日,侃侃论国是:朱熹曾在朝廷担任重要职务,但他并不满足于此,而是积极投身于国家事务之中,为国家的发展出谋划策。

斯岂腐儒能,何乃丛众毁?:朱熹虽然才华横溢,但当时社会上仍有一些人对他进行诽谤和攻击。然而这并不能掩盖他作为一位伟大学者的事实。

宋亡于道学,妄者尚集矢:朱熹认为,南宋的灭亡并不是因为道学的衰败,而是因为奸臣误国。这些妄自菲薄的人还在为朱熹辩护甚至攻击他的行为表示不满。

安知翁之徒,磊落多国士:朱熹的弟子中有许多像他一样磊落正直的人。他们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

斥逐未能用,炎精乃不祀:朱熹曾被贬斥至南方,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自己的信仰和追求。相反地,他在南方继续进行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统在道自尊,人心终不死:朱熹认为,真正的学问和道德修养应该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是盲目追随他人。这种思想使得朱熹在当时社会中受到了广泛的尊重和支持。

鸣泉落汉声,至今震里耳:朱熹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便是这座响彻云霄的飞泉瀑布。如今每当人们提起这段历史时,依然能感受到它的震撼力。

平生愧失学,用晦契微旨:朱熹虽然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学者,但他也承认自己曾经有过失误之处。他强调要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社会。

吾从子朱子:朱熹希望有一天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清净之地来安顿身心。而他本人则始终坚守着儒家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