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日夜东,流尽古今事。
安知古恶溪,今乃名善地。
严城滨江立,置守称郡治。
城北为金山,银山自西至。
日夜金银中,最难得廉吏。
西北气肃杀,害常寓于利。
韩山何峨峨,隔江若相避。
千古侍郎亭,独无金银气。
说潮五古十七首 其一 (戊戌稿,清光绪二十四年)
介绍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一》是清代诗人丘逢甲的作品,该诗作于1890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岁末。丘逢甲(1863-1912),字仙基,号岭云,晚号仲山,广东镇平人。他是清朝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人,也是一位重要的维新运动者。丘逢甲一生经历了从科举到维新的重大转变,他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提倡科学与实用主义,反对封建礼教。他的政治主张主要体现在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和借鉴上,主张改革君主制度,实行议会民主。他在教育和科技方面也有贡献,致力于推广新式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丘逢甲的诗歌作品也表现出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前途的忧虑。
丘逢甲的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说潮五古十七首其一》通过描绘鳄鱼等自然现象来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世变日以亟”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社会变革的担忧。同时,诗人还提到了“鳄鱼实冥顽”以及“继韩仅有陈”等词句,意指社会上仍有一些顽固的势力存在,难以彻底改变。这些内容不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性,也体现了作者对改革的迫切性和决心。
在艺术风格上,丘逢甲的诗歌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而深沉。他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复杂的社会现象和内心的情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例如,“我闻有独鬼,凭城殃潮民”一句,通过描述一个被诅咒的鬼魂危害潮民的情景,寓意了社会不公和民众苦难的现实。这种通过寓言故事揭示现实问题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启示意义。
丘逢甲的诗歌还体现了他的文化自觉和历史使命感。他认为,要解决社会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进行文化和政治的改革。他倡导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以期实现国家的现代化。在这首诗中,他表达了对未来社会进步的期待和对民族复兴的信心。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对于激励人们投身于社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说潮五古十七首其一》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歌,更是体现了诗人丘逢甲的文化自觉、历史使命感和改革精神。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描述,表达了他对时代变革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展望。它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使其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