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琴愁独谱,听啼鹃声声,唤人悽楚。
无计留春,著游丝、低罥画阑干处。
燕妒莺猜,便消得、韶光如许。
底事东君,芳讯年年,自由来去。
凭阁敲残新句,看浪蝶依依,似忘春暮。
芳草斜阳,忍低眉遥数,天涯归路。
酒浪茶涛,怎洗尽、客襟尘土。
为问园林旧约,明年记否。
三姝媚 封署送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三姝媚·封署送春》是一首词,而非文学作品。它出自清末诗人王易的作品,创作时间为清末近现代初。该作品的体裁是词,属于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姝媚·封署送春》的创作背景与时代紧密相关。王易(1889—1956),字晓湘,号简庵,江西南昌人。他不仅是一位语言学家,还是国学大师。在建国后,他供职湖南,从事教育工作和学术研究。其文学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清末近现代初这一历史阶段,此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王朝到共和国的转变,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变革剧烈,这些因素都深深影响了王易的创作。
《三姝媚·封署送春》的内容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情感体验。这首词通过描绘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青春不再的无奈和感慨。诗中“清琴愁独谱,听啼鹃声声,唤人悽楚”等句子,生动地刻画了词人孤独的心情和对美好事物的留恋。
《三姝媚·封署送春》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艺术魅力和价值也受到广泛认可。词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王易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对这首词的研究和欣赏,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学的内涵和美学特征。
《三姝媚·封署送春》虽然不是一篇独立的文学作品,但它作为清末近现代初诗人王易的代表作之一,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和艺术特色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