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遣兴

尺宅堪图寸晷清,晚云新月照双楹。
荒唐牛女传千载,笑悯鸡虫乱一生。
欲断世间婚宦累,略无年少绮罗情。
高斋坐挹鲜凉意,片叶无秋起暗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夕遣兴》是一首由清末诗人王易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1. 诗歌原文
  • 尺宅堪图寸晷清,晚云新月照双楹:描述了一个宁静而清新的场景,诗人坐在自己的小屋里,享受着片刻的宁静与清凉。
  • 荒唐牛女传千载,笑悯鸡虫乱一生:通过牛郎织女的传说,反映出世间的纷扰与人生的短暂。
  • 欲断世间婚宦累,略无年少绮罗情:表达了对世俗婚恋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年轻人追求繁华情感的漠视。
  • 高斋坐挹鲜凉意,片叶无秋起暗惊:在高洁的书房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的凉意,但秋天的片叶却带来了一丝惊喜。
  1. 艺术特色
  • 意象丰富:诗歌中融入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尺宅”、“晚云”、“新月”,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字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使得读者能够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
  • 情感深刻:诗人通过对牛女故事的引用,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哀叹;同时,对婚宦生活的不屑和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审美情趣。
  1. 文化背景
  • 历史渊源:《七夕遣兴》的创作背景是清末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墨客常常借此抒发个人的忧愤与感慨。王易作为当时的诗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心态。
  • 文学流派:清代诗歌有着丰富的流派和风格,从豪放派到婉约派,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各种流派的诗歌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王易的《七夕遣兴》或许也可以被视为清代诗歌中的一种独特表达,体现了诗人的个人风格和时代特色。
  1. 鉴赏建议
  • 深入理解:在阅读《七夕遣兴》时,可以结合作者的其他作品来更全面地了解王易的文学成就和思想深度。
  • 品味语言:诗歌的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学习这种语言技巧对于提高文学素养有很大帮助。
  • 思考主题:诗歌的主题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以及对人性、自然的探讨。读者可以尝试从这些角度去解读诗歌,以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

《七夕遣兴》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清代诗人王易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和独到见解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