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涛丈寄示闻歌诗感书奉怀

麦秀西风迹已陈,哀丝豪竹泪犹新。
早知借箸难筹国,略有悲歌不近人。
列座图书无上隐,罗胸星斗自然春。
梦华遗事君能补,稍却王城十丈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仲涛丈寄示闻歌诗感书奉怀》是清代文学家袁枚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好友的深情怀念,以及对友情的珍视。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一、诗歌原文

仲涛丈寄示闻歌诗感书奉怀
我友王仲涛,名高海内知。
才名天下著,诗笔动骚离。
君诗传千里,我心与君期。
相思无由见,空忆旧相知。

二、诗句解析

  1. 我友王仲涛,名高海内知。
  • “我友王仲涛”指的是作者的朋友王仲涛,一个名声远扬的人物。
  • “名高海内知”意味着王仲涛在国内外享有极高的声誉。
  1. 才名天下著,诗笔动骚离。
  • “才名天下著”描述了王仲涛的才华和声望广受赞誉,无人能及。
  • “诗笔动骚离”则形容王仲涛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触动人心。
  1. 君诗传千里,我心与君期。
  • “君诗传千里”表达了王仲涛的诗歌能够跨越千山万水,被广泛传颂。
  • “我心与君期”则表达了诗人对王仲涛的深深期待和思念之情。
  1. 相思无由见,空忆旧相知。
  • “相思无由见”表达了诗人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与王仲涛相见的遗憾和无奈。
  • “空忆旧相知”则是诗人对过去与王仲涛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感慨。

三、创作背景

据诗中的自注可知,这首诗创作于乾隆年间。当时,袁枚因科场失意而四处漂泊,而王仲涛则是一位声名显赫的人物。两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却因为诗歌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表达了诗人对王仲涛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四、艺术特色

  1.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描绘王仲涛的才名和诗笔,展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巨匠的形象。同时,诗人通过对“君诗传千里”这一场景的描写,传达了王仲涛诗歌的影响力和传播范围。整个画面充满了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气息。

  2. 情感真挚: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王仲涛深深的思念和感激之情。这种情感不仅来自对朋友的深厚情谊,也来自于对文学艺术的热爱和追求。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 语言精炼:尽管这首诗的语言优美,但每个词语都经过精心挑选和雕琢,没有多余的修饰词。这使得诗歌更加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同时,这种简洁的语言也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更具冲击力。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袁枚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文学艺术的追求,还体现了他对王仲涛这位文学巨匠的深深敬意和怀念之情。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优美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