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怀步曾金陵

朝霞西子窥妆镜,落日南朝向石城。
便送沧州入寒梦,稍移角枕听江声。
天涯倦羽兹能息,霜半秋菘晚欲成。
想得拨灰吟啸罢,夜深梧影一栊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奉怀步曾金陵》是清末诗人王易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修养,还蕴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以下对这首诗的原文、赏析以及创作背景进行详细解读:

  1. 诗歌原文
  • 朝霞西子窥妆镜,落日南朝向石城:这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朝霞如同女子的妆容般美丽,而夕阳则如南朝的都城一般壮丽。
  • 便送沧州入寒梦,稍移角枕听江声:诗人将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远离尘嚣、静谧深远的世界之中。
  • 天涯倦羽兹能息,霜半秋菘晚欲成:这里的“倦羽”与“晚欲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之思,也透露出对季节更迭的感慨。
  1. 诗歌赏析
  • 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成功地勾勒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使人仿佛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宁静与远大。
  • 语言精炼:整首诗歌语言简练,但不失深意,充分展现了清末诗人的文采与才情。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人生的思考,都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1. 创作背景
  • 历史时期:这首诗创作于清末,这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但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文化与艺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歌成为了诗人抒发情感、反映社会的重要手段。
  • 作者生平:王易,字伯厚,江苏常州人,是一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近代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心路历程,而《奉怀步曾金陵》正是其中的佳作之一。
  1. 文化影响
  • 文学价值:《奉怀步曾金陵》不仅是王易个人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 教育意义:这首诗在教学过程中被广泛引用,不仅作为文学作品来学习,更是作为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材料,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发展脉络。

《奉怀步曾金陵》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诗歌,更是清末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展现了诗人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人生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鉴赏,不仅能提升人们的文学素养,更能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