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男勿喜欢,生女勿悲酸。
女生当县弧,女足亦莫双行缠。
不见木兰女,代爹征可汗。
出门望行尘,日色青漫漫。
顾笑诸少年,泣行何汍澜。
流尘凝双眉,飞露缀两肩。
闺中何能贵,不及铁衣锦鞯黄金鞍。
闺中何能豪,不及衔霜度雪听风湍。
蛇矛丈八气决前,精感白日昏沙烟。
生还见天子,天子动色言。
要金佩玉作纤步,绰约顾影惊千官。
上堂拜父母,父母疑重看。
开帘觅我故时镜,手脱长剑分双鬟。
君不见,东家女儿好颜色,朝贫穿针莫贫织。
西家女儿衣盈箱,自矜嫁得金龟郎。
男儿封侯妾何有,要取黄金自悬肘。
木兰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著名的乐府诗。这首诗的内容丰富,故事感人,展现了古代女子的英勇与智慧,因此千百年来广为流传,成为人们敬仰的巾帼英雄。
《木兰诗》的创作背景非常特殊。它是在民间乐府歌坊广泛传唱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并被记录的。据记载,最早见于唐朝最有名的佛教学者陈释智匠的《古今乐录》中。这首诗在宋朝郭茂倩编撰的《乐府诗集》中被正式收录,并与《孔雀东南飞》一起被称为“乐府双璧”。这些历史记载表明,《木兰诗》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它见证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发展。
《木兰诗》的艺术成就非常高。作为一部没有作者署名的长篇叙事民歌,其内容虽然简单,但表达的情感却非常丰富和深刻。诗中的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战后归乡、渴望家庭团聚的愿望,都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这种对勇敢、忠诚、亲情和牺牲精神的赞美,不仅在当时具有深远的社会影响,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启发性。
《木兰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除了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显著位置,它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恨歌》合称“乐府双璧”,这一称号本身就足以证明其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此外,由于《木兰诗》的故事内容和艺术特色,它在后世也多次被改编和传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这些不断的演绎和传播使得这部作品得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力,继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去追求卓越,去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木兰诗》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承载着中国古代女性的美德,展现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勇气和智慧。通过对这首古老诗歌的学习与研究,不仅能更好地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也能从中汲取到坚持自我、勇于担当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