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果穿针听曲街,瘦林斜月闇虚斋。
愁年不共生年短,死日方知别日佳。
风烛作花摇怨影,露萤随泪堕孤怀。
故床针盒飘零在,望有吟魂到玉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奠果穿针听曲街,瘦林斜月闇虚斋。
愁年不共生年短,死日方知别日佳。
风烛作花摇怨影,露萤随泪堕孤怀。
故床针盒飘零在,望有吟魂到玉阶。
《七夕悼姊》是清代诗人王采薇创作的一首古诗,诗中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哀思与怀念之情。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表达,勾勒出了一幅凄美动人的画面,让人读来感同身受。
王采薇作为一位杰出的诗人,其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描绘景致见长。在创作《七夕悼姊》时,他巧妙地将七夕这一传统节日背景与个人的悲痛经历相结合,通过具体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一个深沉而真挚的情感世界。
诗中的“奠果穿针听曲街”一句,描绘了七夕节时的传统习俗,即祭拜亡魂、穿针乞巧等。王采薇可能借此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缅怀之情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的“愁年不共生年短,死日方知别日佳”这两句,更是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与哀伤,通过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传达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
《七夕悼姊》作为王采薇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在形式上继承了古典诗歌的特点,而且在内容上也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表达和艺术价值,成为研究清代诗歌不可忽视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