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送沈学子归华亭

古驿长亭,荒湾野水。
频年也洒征衫泪。
一绳新雁正横天,短书早寄秋风里。
豚栅鸡栖,鱼床蟹市。
梦魂惯忆江乡味。
何时筑屋傍青山,柴门共作垂竿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踏莎行·送沈学子归华亭》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作品,由诗人王昶于清朝乾隆年间创作,其内容涉及对友人的离别与牵挂,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自身的心境。以下是对这首词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王昶(1725—1806),字德甫,号述庵、兰泉,江苏青浦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官至刑部侍郎。王昶的文学成就颇为突出,著有《春融堂集》,辑有《湖海诗传》《湖海文传》《琴画楼词钞》《明词综》《国朝词综》等。在词方面,有《琴画楼词》四卷,其中《踏莎行·送沈学子归华亭》即是其中之一。
  1. 诗词原文
  • 古驿长亭,荒湾野水。 频年也洒征衫泪。
  • 一绳新雁正横天,短书早寄秋风里。
  • 豚栅鸡栖,鱼床蟹市。 梦魂惯忆江乡味。
  • 何时筑屋傍青山,柴门共作垂竿计。
  1. 作品背景
  • 该词的创作背景不详,据词序可知,这是一首为即将离去的学子所写的词。王昶以深情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愿,同时也透露了诗人自身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生活的期许。

《踏莎行·送沈学子归华亭》不仅展现了王昶深邃的情感世界,还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情态与文化追求。通过对王昶生平的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词的意境及文化价值,感受到那个时代文人对于自然、友情以及理想生活的珍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