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驿长亭,荒湾野水。
频年也洒征衫泪。
一绳新雁正横天,短书早寄秋风里。
豚栅鸡栖,鱼床蟹市。
梦魂惯忆江乡味。
何时筑屋傍青山,柴门共作垂竿计。
《踏莎行·送沈学子归华亭》是明代诗人王昶所作的一首词。下面是诗句及其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句及翻译:
- 古驿长亭,荒湾野水。
- 古驿:古老的驿站。
- 长亭:古代用来传递信息的站舍,多建在道路旁,以便于行人休憩和传递书信。
- 荒湾野水:荒芜的水边。
- 频年也洒征衫泪。
- 频年:多次的年头。
- 洒:眼泪滴落的样子。
- 征衫:出征时穿的衣物,此处指作者自己的衣服。
- 也:副词,表示频率或程度。
- 泪:眼泪。
- 一绳新雁正横天,短书早寄秋风里。
- 一绳新雁:形容秋天天空中飞翔的大雁。
- 新雁正横天:新飞的大雁正在天空中排列成直线。
- 短书:简短的书信。
- 早寄秋风里:在秋季的微风中快速地传递给他人。
- 注释:
- 古驿长亭,荒湾野水。
- 驿:古代传递信息的地方,如驿站。
- 长亭:传递信息用的站点。
- 荒湾野水:荒芜的水边。
- 频年也洒征衫泪。
- 频年:多次的年头。
- 洒:流泪。
- 征衫:出征时穿的衣物。
- 也:副词,表示频率或程度。
- 泪:眼泪。
- 一绳新雁正横天,短书早寄秋风里。
- 一绳新雁:形容秋天天空中飞翔的大雁。
- 新雁正横天:刚从南方飞回北方的大雁排成一条直线。
- 短书:简短的书信。
- 早寄秋风里:在秋季的微风中快速地传递给他人。
- 赏析:
- 情感深沉:《踏莎行·送沈学子归华亭》通过描述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朋友离别的感伤与不舍。诗中的“频年也洒征衫泪”不仅描绘了季节的变化,还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展现了一种深深的离愁别绪。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丰富的自然景物,如“一绳新雁正横天”,“短书早寄秋风里”,这些意象不仅增加了诗歌的艺术美感,也深刻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 结构严谨:全诗分为三部分,每部分都紧密相连,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结构安排使得诗歌内容更加紧凑,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意境深远:“一绳新雁正横天,短书早寄秋风里”一句中,秋天的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内心世界的复杂性。同时,这也体现了诗歌中常见的意境追求——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人的情感,使诗歌具有更加深刻的艺术内涵。
王昶的这首《踏莎行·送沈学子归华亭》不仅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抒情词,更是一部充满艺术魅力的文学作品,值得细细品读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