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敲风,孤篷听雨。
三年曾忆燕台住。
凉秋白下又相逢,一鞭更跨征鞍去。
身世飘零,功名迟暮。
重来录别添愁绪。
江南春到杏花梢,期君走马长安路。

踏莎行 题廖觐扬西风鞍马图

旅馆敲风,孤篷听雨。
三年曾忆燕台住。
凉秋白下又相逢,一鞭更跨征鞍去。
身世飘零,功名迟暮。
重来录别添愁绪。
江南春到杏花梢,期君走马长安路。

注释:

  • 旅馆:指诗人住宿的地方,可能是指某个旅店或客栈。
  • 敲风:风吹在窗户上发出的声音。
  • 孤篷:形容孤独的旅行者乘坐的简陋的篷车。
  • 燕台:指古代的燕国都城,这里泛指京城或其他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 凉秋:秋天,通常与萧瑟、凄凉相关联。
  • 白下:古地名,今南京市一带。
  • 征鞍:出征时所乘的马鞍,代指征战之事。
  • 身世飘零:形容个人命运多舛,四处漂泊。
  • 功名迟暮:形容年已高迈,事业未能有成,或者功业尚未达到巅峰。
  • 重来:再次相见。
  • 录别:记录离别之情。
  • 江南春到:春天到来,江南地区万物复苏。
  • 杏花梢:指杏树的花序末端,春天常见的景象。
  • 走马长安路:骑马在长安的路上游览。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

赏析:
《踏莎行·题廖觐扬西风鞍马图》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此篇通过描绘一幅西风中的鞍马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词中既有对过去在燕台居住的追忆,也有对当前重逢的感慨,还有对未来道路的展望。通过这些元素的组合,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慨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词人用“旅馆敲风,孤篷听雨”开篇,营造出一种旅途中孤独而寂寥的氛围。接着“三年曾忆燕台住”,回忆了曾经在京城等重要地点度过的时光,暗示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留恋。

“凉秋白下又相逢,一鞭更跨征鞍去”表达了词人在白下的再次相遇以及随之而来的告别。“身世飘零,功名迟暮”两句则进一步表达了词人的无奈与悲观,感叹自己身处动荡的时代,无法实现壮志凌云的愿望。

“重来录别添愁绪”表明这次重逢带来了更多的思念之情。“江南春到杏花梢”则转换了场景,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了美丽的江南春景,同时暗喻着词人心中对美好但短暂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期君走马长安路”则是希望彼此能够共同畅游于繁华的长安市,体现了词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词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人生意义的深入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