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登蒜山

波浪兼天涌。
倚晴空、云根一片,水边巃嵷。
蹬滑苔花无路到,谁缚茅亭孤耸。
喜草屩、筇枝堪用。
吴楚青苍分极浦,望大江、万里长风送。
海门阔,水烟重。
金焦几叠银盘捧。
最苍茫、云阳杜野,遥连铁瓮。
芦荻萧萧沉战垒,凭吊六朝如梦。
但估客、帆樯横纵。
北府冰厨无限好,倩谷儿、夜市偏提控。
判醉待,月流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登蒜山》是清代王昶的作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部作品:

  1. 作者简介
  • 王昶,字德甫,号莲裳,又号秋补,清初著名文人和官员,他的文学创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王昶的文学作品广泛,包括诗歌、散文和赋等多种体裁,其中尤以山水游记和咏史诗著称。
  1. 作品原文
  • 《金缕曲·登蒜山》中,王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蒜山的自然景观和诗人的情感体验。
  • “波浪兼天涌”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大海波涛汹涌的景象。
  • “倚晴空云根一片,水边巃嵷”则展现了诗人站在蒜山上远眺的壮阔景色。
  • “蹬滑苔花无路到,谁缚茅亭孤耸”描绘了蒜山崎岖的小径和诗人攀登时的艰难。
  1. 作品赏析
  • 通过对蒜山的描绘,王昶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
  • 诗中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
  • 通过对蒜山的描写,诗人也反映了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1. 写作背景
  • 《金缕曲·登蒜山》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昶个人的游历经历有关。
  • 蒜山作为当时文人雅士常游之地,其美丽的自然风光激发了王昶的创作灵感。
  • 此诗也可能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如清王朝初年,文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的抒发相结合的产物。

王昶的《金缕曲·登蒜山》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优美诗篇,更是一部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丰富情感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也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理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