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鼎篇

夜坐金景流房栊,一南一北云逢逢。
谁为此者惊愚蒙?
戴氏之鼎来河东,子水母土木火功。
古色不辨贯与崇,翡翠青间玫齐红。
饕餮怒张杂夔龙,蜿蜒之势何其工!
中有一马方双瞳,其下隐约凭社虫。
或云《乾》与《艮》相从,不然子午识夏冬。
纷纭众说胡能同,鲁真齐赝空懵懵。
何人博雅为谭宗,考图论世自镐丰。
忆昔神庙称时雍,斯器原出蓬莱宫。
天球河图与大镛,蜼敦纪甗争舂容。
金耶张耶椒房雄,乞而有之作清供。
大梁左右兴兵戎,豪门散尽随霜蓬。
零落不复求亡弓,呜呼治乱何匆匆,使我感叹填心胸。
大烹杳矣难继踪,此物合依蒲苇丛。
主人有阁名丹枫,阁之前后花纤茸。
两耳三距位当中,玩视聊寄疏且慵。
王生作歌纪始终,惭无长管摇白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古鼎篇》是王又旦所作,一首充满历史感和哲学意味的诗歌。在这首诗中,王又旦通过描绘古代青铜器的形象和功能,反映了古代文化、历史与哲学的交融。《古鼎篇》不仅展示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具体如下:

  1. 创作背景:《古鼎篇》的创作背景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王又旦正处于其艺术生涯的高峰期。他通过对传统青铜器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文明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的珍视。
  2. 内容解析:诗中“夜坐金景流房栊,一南一北云逢逢”描绘了诗人夜晚静坐于华丽的房间内,四周云雾缭绕的景象。“谁为此者惊愚蒙?”则是诗人对于这种神秘氛围的好奇和不解。接着,“戴氏之鼎来河东,子水母土木火功”一句,诗人通过使用“戴氏之鼎”这一象征性意象,暗示了青铜器的神秘来源和制作工艺的复杂性。
  3. 形象描绘:“古色不辨贯与崇,翡翠青间玫齐红。”描述了青铜器上精美的花纹,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不乏生机勃勃的自然美,体现了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对美学的追求。
  4. 哲学思考:诗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意义。“饕餮怒张杂夔龙,蜿蜒之势何其工!”通过饕餮等神兽的形象,传达了对自然力量和宇宙秩序的敬畏之情。同时,“中有一马方双瞳”,则隐喻了古人对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理念。
  5. 社会影响:《古鼎篇》在当时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邓丈在《邓丈评注古文观止》中提到,《古鼎篇》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文献。
  6. 艺术特色:王又旦在《王又旦集·序言》中提到,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能够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想象,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韵味的世界。
  7. 现代价值:虽然《古鼎篇》创作于清朝,但其所表达的主题和思想依然具有现代价值。它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为现代人提供了一种思考历史、审视现实的途径。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历史精神。

《古鼎篇》不仅是王又旦个人艺术成就的代表,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