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桃叶渡江图

细雨横塘记昔过,画图开处奈愁何?
桃花一簇红无主,春水三篙绿始波。
解佩清狂馀仿佛,溅裙宿约竟蹉跎。
由来兰桨无情物,锦瑟华年送已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桃叶渡江图》是清代诗人王丹林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展示了王丹林的才华,也在历史文化层面具有重要的价值。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详尽介绍:

  1. 作者简介:王丹林,号野航,浙江钱塘人,拔贡生,官中书舍人。他善书画,尤工于题识,以疾归里。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文历史的深切感悟,其中《题桃叶渡江图》便是代表作之一。

  2. 作品原文:《题桃叶渡江图》原文如下:“细雨横塘记昔过,画图开处奈愁何?桃花一簇红无主,春水三篙绿始波。” 诗句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情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往昔的回忆以及对当前情感状态的反思和感慨。

  3. 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丹林的个人经历有关。作为一个文人,面对人生的起落和变迁,他可能在一次渡江之时,被江边的美景所触动,从而有了创作的念头。《题桃叶渡江图》可能是在这种情感驱动下完成的,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自然以及情感的深刻理解。

  4. 艺术特色:从艺术角度看,《题桃叶渡江图》是一首典型的清词。它的语言清新,意象生动,情感真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尤其是“解佩清狂馀仿佛,溅裙宿约竟蹉跎”等句,更是将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巧妙地融为一体,体现了王丹林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5. 文化价值:《题桃叶渡江图》不仅是王丹林个人情感与艺术追求的体现,也是清代诗歌的一个缩影。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了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特点以及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

《题桃叶渡江图》不仅展现了王丹林作为一位文人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清代诗歌的独特魅力和社会风貌。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研究清代诗歌不可或缺的重要文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