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抵彝陵

舟车半载道途间,喜泛轻桡万里还。
日暮寒云流断峡,夜深斜月冷空山。
滩声乍转黄牛驿,帆影遥分白虎关。
望里风平江水阔,彝陵令日喜开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抵彝陵》是清代诗人方象瑛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与所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旅途平安的祝愿。下面从多个方面来探讨这首诗及其艺术特色:

  1. 作者简介:方象瑛是清朝浙江遂安人,字渭仁。他是一位有文名的学者,曾中进士,并历任编修、鸿博试等职。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他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2. 诗歌原文:《夜抵彝陵》的原文如下:“舟车半载道途间,喜泛轻桡万里还。日暮寒云流断峡,夜深斜月冷空山。滩声乍转黄牛驿,帆影遥分白虎关。望里风平江水阔,彝陵令日喜开颜。”

  3. 诗歌内容解读:在这首诗中,方象瑛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与美景。首句“舟车半载道途间”,表现了诗人行旅之久,舟车劳顿;次句“喜泛轻桡万里还”则传达出旅途的愉悦与满足。第三、四句“日暮寒云流断峡,夜深斜月冷空山”,描绘了夜晚时分的景象,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第五、六句“滩声乍转黄牛驿,帆影遥分白虎关”,则进一步展示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最后两句“望里风平江水阔,彝陵令日喜开颜”反映了诗人到达目的地时的欣喜之情。

  4. 艺术手法:《夜抵彝陵》运用了多种诗歌技巧。例如,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寒云、断峡、斜月、空山等,这些意象共同营造了一种苍茫而深邃的氛围。此外,诗歌采用了对仗的句式结构,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和节奏感。通过对仗,如“舟车”、“日暮”、“寒云”等词的使用,加强了诗句之间的韵律美感和内在联系。这种技巧不仅使得诗歌更加优美,也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受其中的情感。

  5. 情感表达:这首诗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眷恋和对旅途平安的祈愿。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旅途中,尽管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心怀希望和信念,就能克服一切困难,达到理想的彼岸。

《夜抵彝陵》不仅是一首描写旅途风景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理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对于喜欢文学的朋友来说,这首诗是值得反复品味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