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象瑛
【赏析】 此诗是唐代大诗人王维在唐睿宗景云年间(710-712)所作。当时,王维奉诏出塞,从四川成都至松潘,途经今四川阿坝地区和甘肃南部。他怀着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游览了松潘一带的名胜风景,写下了这首七律诗。 “望雪山”。雪山是松潘一带的著名景观。诗人登上雪山之巅,远眺四周,但见雪峰连绵起伏,银涛滚滚,皑皑白雪覆盖着山峰,一派冰清玉洁的景象。 “未是峨眉境,何来入座看。”诗人站在高山之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题目的提示逐句分析。 本题中“夜抵彝陵”一句是全诗的首句,点明诗人在夜晚抵达了彝陵。“舟车半载道途间,喜泛轻桡万里还”,意思是说船行了半程,途中有喜悦之情。“日暮寒云流断峡,夜深斜月冷空山”,意思是说到了傍晚
峡中夜泛 夜静风初霁,彝陵好放舟。 峡云当岸落,峰月下滩流。 远水明村舍,恬波起棹讴。 更阑谁秉烛,空拟问三游。 注释: 1. 夜静风初霁:夜深人静,风也停了。 2. 彝陵:地名,位于今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长江三峡之中。 3. 峡云当岸落:江面上的云雾随着江岸的景色逐渐消散。 4. 峰月下滩流:月光照耀下的山峦和河流在夜色中流动。 5. 远水明村舍:远处的水面上反射出村庄的灯火,使水面变得明亮
【译文】 鸡头关前的七盘岭,曲径盘旋才能看到山顶。 在氐中还要再经过七盘,曲折蜿蜒气势相连接。 层崖邃谷路转通,登阶突然看见云霞空。 却怪顶触前人趾,不知举膝当心胸。 宁心息魄称奇绝,万里山川风气别。 一关中断陇蜀分,羌笛渝歌乍相接。 遥望川巴万点明,白云紫雾还纵横。 鳞鳞仿佛峨眉雪,不知何处锦官城。 北望京华南望越,怀人两地情偏切。 今朝身入大荒西,凉风古驿中秋月。 【注释】 七盘关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神龙穿石飞,洞壑昼常晦。 人乃捷于龙,盘旋出龙背。 蹑衣入重云,势与风雨会。 危崖千万状,不知始何代。 突兀浮图高,纵横屏幛大。 鳞鬣树干章,泉流吐飞沫。 下注不测溪,沈沈气冥昧。 傥燃牛渚犀,百灵宛然在。 羌山多灵奇,策名此为最。 何必御风行,旷然天地外。 注释: 1. 神龙穿石飞,洞壑昼常晦:形容山洞中的景象,如同神龙穿梭在石头之间
夜静风初霁,彝陵好放舟。 峡云当岸落,峰月下滩流。 远水明村舍,恬波起棹讴。 更阑谁秉烛,空拟问三游。
舟车半载道途间,喜泛轻桡万里还。 日暮寒云流断峡,夜深斜月冷空山。 滩声乍转黄牛驿,帆影遥分白虎关。 望里风平江水阔,彝陵令日喜开颜
鸡头关前七盘岭,蚓曲蛇蟠才见顶。 氐中又复度七盘,诘屈纡回势相引。 层崖邃谷路转通,拾级忽见云霞空。 却怪顶触前人趾,不知举膝当心胸。 宁心息魄诧奇绝,万里山川风气别。 一关中断陇蜀分,羌笛渝歌乍相接。 遥望川巴万点明,白云紫雾还纵横。 鳞鳞仿佛峨眉雪,不知何处锦官城。 北望京华南望越,怀人两地情偏切。 今朝身入大荒西,凉风古驿中秋月
神龙穿石飞,洞壑昼常晦。 人乃捷于龙,盘旋出龙背。 蹑衣入重云,势与风雨会。 危崖千万状,不知始何代。 突兀浮图高,纵横屏幛大。 鳞鬣树干章,泉流吐飞沫。 下注不测溪,沈沈气冥昧。 傥燃牛渚犀,百灵宛然在。 羌山多灵奇,策名此为最。 何必御风行,旷然天地外
方象瑛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以下是对方象瑛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 - 早年生活:方象瑛生于明朝崇祯五年(1632年),卒年不详。他是浙江遂安人,字渭仁。他的天资颖异,自幼聪明过人,九岁即能文,十二岁学作诗歌小赋,十三岁时已能创作《远山净赋》,令当时人都为之惊叹。 - 仕途生涯:康熙六年(1667年)他中进士,随后在十六年(1667年)、十七年(1678年)分别通过考试被推荐为博学鸿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