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黄以慎联

素交惟我最伤心,廿年车笠,两世葭莩,同是宦游人,对秋水羚羊,酹酒风前空有泪;
绵惙料君难瞑目,近恋严亲,远思娇女,漫云生死别,托芳洲鹦鹉,招魂泉下岂无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黄以慎联》是清代诗人方浚师创作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造诣,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挽黄以慎联》:

  1. 作者简介
  • 方浚师(1830-1889),字子严,号梦簪,是清朝时期的著名文人。凤阳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县)人,出身于一个书香门第。方浚师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举人。他历任多个官职,包括内阁中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等,并著有《蕉轩随录》、《蕉轩续录》等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
  • 创作这副对联的确切时间与背景不详,但从文脉和内容来看,它反映了作者对友人黄以慎的深厚感情和对其离世的哀悼。黄以慎的逝世可能触动了方浚师的情感,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反思和总结。
  1. 文学特色
  • 对仗工整,语言优美:《挽黄以慎联》采用了严谨的对仗技巧,如“素交惟我最伤心”与“绵绵料君难瞑目”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对朋友深情的缅怀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 情感深沉,意境悠长:通过对黄以慎生前事迹的回忆和对其离世的哀思,这副对联传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以及对于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其中,“近恋严亲,远思娇女”等句,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家庭责任的承担。
  1. 文学影响
  • 作为清代文学作品,《挽黄以慎联》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极高的成就,还在情感表达和思想深度上给予了后世读者极大的启迪。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人生哲理的一种探讨和反思,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在文学史上,《挽黄以慎联》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研究清代文化和文人生活的重要文献之一。

《挽黄以慎联》不仅体现了方浚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友情、亲情以及生死离别的深刻主题。通过这副对联,人们得以窥见清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及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从而更加珍视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