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常华联

服官阅二十余年,宣勤象译,奉使驼山,画策济艰难,梅录闻风称景略;
判袂在五千里外,方握豸章,遽骖鹤驭,吟诗挥涕泪,枫林落月梦青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常华联》是清朝方浚师的作品,原文、译文注释、作品赏析等方面均有所描述。下面将从多个维度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方浚师,作为清朝的文人,其作品往往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作者的个人情感。方浚师在服官二十余年后,宣勤象译,奉使驼山,展现了他的政治能力和外交才能。
  • 李常华,这位被挽联所悼念的人物,可能是一位在政治或社会上有重要地位的人物,他的去世对于当时的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原文内容
  • 根据现有信息,《挽李常华联》是一首表达哀悼之情的对联,其中“服官阅二十余年,宣勤象译,奉使驼山,画策济艰难,梅录闻风称景略”等句,描述了李常华生前的功绩与贡献。
  • “判袂在五千里外,方握豸章,遽骖鹤驭”则表达了作者对李常华逝世的哀伤和不舍。
  1. 作品赏析
  • 通过对《挽李常华联》的赏析,可以了解到清代文学的特点以及当时文人的情感表达方式。该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也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 作品中蕴含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使得《挽李常华联》不仅仅是一副简单的挽联,而是具有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挽李常华联》是清朝方浚师创作的一副文学作品,它不仅记录了一个人物的生平和成就,更通过文字传达了作者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的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