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江杂诗 其五

草泽浩无边,山环大海圆。
驻师李广利,留碣汉张骞。
路可移瓜戍,川敷引马泉。
巡防两无碍,经画仰前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伊江杂诗 其五》是清代方士淦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内心的感慨。下面将详细分析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草泽浩无边,山环大海圆。
    驻师李广利,留碣汉张骞。
    路可移瓜戍,川敷引马泉。
    巡防两无碍,经画仰前贤。

  2. 主题内容

  • 自然描写:诗人以“草泽浩无边”描绘了广阔的草原景象,用“山环大海圆”形容山脉环绕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壮阔的自然画面。
  • 历史人物:“李广利”与“张骞”分别代表汉代著名的将领和探险家,反映了诗人对于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
  • 边防策略:通过“路可移瓜戍”、“川敷引马泉”等句,诗人不仅描述了地理环境,还隐含了对边防线上的英勇将士的赞颂。
  • 政治智慧:“巡防两无碍,经画仰前贤”反映了诗人对于治理国家的深思熟虑,以及对于历史上杰出人物的敬仰。
  1. 艺术特色
  • 结构布局:《伊江杂诗其五》采用了传统的五言律诗形式,遵循严格的平仄格律,体现了古代诗歌的音韵美。
  • 意象运用:诗中运用了许多具象的意象,如“大海”、“万山”,以及抽象的概念“经画”,使得诗歌既有形象又富有哲理。
  • 情感表达:诗人的情感贯穿全诗,从对自然的赞美到对历史的回顾,再到对政治理想的追求,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 历史背景
  • 创作时期:方士淦生活在清朝,这一时期的诗歌多反映出封建社会的文化特色和政治理念。
  • 社会背景:在清朝晚期,边疆问题和边防策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诗歌中对这些内容的探讨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伊江杂诗 其五》是一首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的五言律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历史人物的引用以及对边防策略的思考,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大义的深刻理解。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