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襄民

红亭绿酒送征鞭,白叟黄童列眼前。
宽猛齐施由长吏,岁时偕乐记丰年。
行春带雨看蓑笠,饮蜡歌风醉管弦。
最是野棠临水发,依依相顾一潸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襄民》是清代诗人尹会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凝练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离别时的情景。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留别襄民》:

  1. 诗词原文
  • 首句:红亭绿酒送征鞭,白叟黄童列眼前。
  • 次句:宽猛齐施由长吏,岁时偕乐记丰年。
  • 尾句:行春带雨看蓑笠,饮蜡歌风听竹竿。
  1. 作者简介
  • 作者背景:尹会一是清直隶博野人,字元孚,学者据所居堂名,称健馀先生。雍正二年进士,授主事,官至吏部侍郎。
  • 生平简介:尹会一在政治生涯中担任过多个官职,包括主事、吏部侍郎等,其政绩和才华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1. 诗作鉴赏
  • 主题内容:《留别襄民》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诗中的“红亭绿酒送征鞭”和“行春带雨看蓑笠”、“饮蜡歌风听竹竿”等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温馨和不舍。
  • 艺术手法:整首诗歌语言简洁明了,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将离别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了尹会一高超的文学造诣和艺术表达技巧。
  1. 文化价值
  • 历史意义:《留别襄民》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研究清代政治历史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清代官场文化和社会风俗。
  • 教育意义:尹会一的这首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诗,可以提高读者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1. 社会影响
  • 文人墨客推崇:尹会一的这首《留别襄民》在文人墨客中广为传颂,成为后人研究和学习的对象。许多文人雅士在作品中引用或借鉴这首诗的意境和表达方式,使其影响力不断扩大。
  • 流传至今:尽管历经沧桑,但这首诗仍被保留下来,并流传至今。它不仅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现代应用
  • 教育领域:在现代教育中,可以将这首诗作为语文教材的一部分,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魅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 文化传承:《留别襄民》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对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多种形式的推广和传播,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留别襄民》不仅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历史的见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历史价值,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无论是对古代文学爱好者还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都值得深入阅读和研究这首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