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纪游十首 其七

行行耒憩洗心亭,楹外仙人迹已冥。
啼为尘心洗难尽,特留滴乳注空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龙山纪游十首·其七》是清朝诗人孔毓玑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品简介
  • 诗人信息:孔毓玑,清代诗人,著有《诗经文稿》、《秋岩文集》等著作。他于庚子年(康熙五十九年,1720)在浙江乡试中担任主考官,并获得了诰授文林郎的荣誉。
  • 诗歌原文:《龙山纪游十首·其七》全诗如下:“行行耒憩洗心亭,楹外仙人迹已冥。啼为尘心洗难尽,特留滴乳注空青。”其中“洗心亭”位于常山县内,与诗人的创作息息相关。
  1. 诗歌赏析
  • 诗意解析:此诗描绘了诗人在常山县龙山地区游览时的所见所感。首句“行行耒憩洗心亭”暗示着诗人在此地休憩,以“洗心亭”为目的地,反映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净化需求。后两句“啼为尘心洗难尽,特留滴乳注空青”则展现了大自然与诗人心灵的交融,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来抒发内心的感受和追求。
  • 艺术特色:此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孔毓玑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能力。通过对景物的描写,传达了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之情以及对心灵净土的向往。
  1. 历史影响
  • 文学地位:《龙山纪游十首·其七》是孔毓玑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作品,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诗歌创作的某些特点。该诗被收录在《清朝光绪常山县志》,可见其在地方文献中的珍贵地位。
  • 后世评价:后世学者和文学评论家对《龙山纪游十首·其七》的评价颇高,认为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可以发现《龙山纪游十首·其七》不仅是孔毓玑诗歌创作中的一个亮点,也是清代诗歌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研究中国文学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