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耒憩洗心亭,楹外仙人迹已冥。
啼为尘心洗难尽,特留滴乳注空青。
注释
龙山纪游十首其七:龙山,指庐山,又名匡山。
行行:行走的样子。耒(lěi)憩:在田畔休息。洗心亭,在庐山东林寺内,为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白居易所建。
楹外仙人迹已冥:楹,堂前的柱子。冥,消失。楹外,即“檐前”,檐是指房檐,檐下。
啼为尘心洗难尽:啼,鸟鸣声。啼叫是把人的心尘垢洗涤干净是很困难的。
特留滴乳注空青:特留,特地留下。滴乳,用乳汁喂养小牛,比喻养育之恩。注,灌输。空青,一种矿物名,古代用作颜料。
赏析
《龙山纪游十首》是白居易对庐山的游览之作。此诗写于作者晚年,表达了自己对庐山美景的赞美之情。全诗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首句“行行耒憩洗心亭”,诗人走在庐山的道路上,停下来在洗心亭休息。洗心亭是唐代著名文人白居易为纪念自己在庐山隐居时的心情而修建的一座亭子。在这里,他可以欣赏到庐山的美景,也可以洗涤自己的心灵。
第二句“楹外仙人迹已冥”,诗人抬头望去,发现在檐前已经看不到仙人的足迹了。这里用“楹外”来表示距离的遥远。
第三句“啼为尘心洗难尽”,诗人感叹道,鸟儿的啼叫声虽然能够洗净人的心灵污垢,但这种清洗是非常困难的。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己心灵的自省。
最后一句“特留滴乳注空青”,诗人特别留下了一滴乳汁,用于灌溉那些需要被养育的生命。这里的“空青”是指一种珍贵的矿物质,可以用来制作颜料。诗人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