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树屏联

予病未能,徒怅望京洛烟尘,奉絮酒只鸡,下风遥拜;
公灵不昧,应记取楼台灯火,对盘飧市脯,竟夕清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刘树屏联》是一首由于齐庆所作,表达了对已故友人刘树屏的追忆与哀悼的挽联。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及其背景、内容:

  1. 作者介绍
  • 于齐庆:字子远,号南屏,清代著名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 作品风格:于齐庆擅长写景抒情诗,其诗歌常以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见长。
  1. 创作背景
  • 悼念对象:刘树屏是于齐庆的朋友或同事,两人曾有深厚的友谊。刘树屏去世时,于齐庆因故未能前往吊唁。
  • 情感寄托:通过这首诗,于齐庆表达了对逝去朋友的深切缅怀和对其一生的敬仰之情。
  1. 文学赏析
  • 意境营造:《挽刘树屏联》中蕴含着浓厚的文人墨客之间相互尊重、互相欣赏的情感。诗中通过对京洛烟尘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情的氛围,体现了诗人对亡友的无限怀念。
  • 修辞手法:此联在修辞上运用了“徒怅望”,“奉絮酒只鸡”,等生动形象的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者对亡友的思念之情。
  • 情感表达:整幅挽联充满了哀婉的情感,通过简洁有力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亡者无尽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无常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象使用:诗中的“楼台灯火”、“市脯盘飧”等词句,都极具画面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夜景之中,能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惜以及对逝者的哀思。
  • 语言精炼:该挽联用词精炼,每一句都承载着深深的情感和丰富的内涵,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 韵律和谐:该挽联的音韵搭配和谐,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诗歌形式的重视和应用。
  1. 历史价值
  • 文化传承:作为文学作品的一部分,《挽刘树屏联》不仅体现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主题的重要体现。它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人交往方式和思想情感交流的窗口。
  • 教育意义:这首挽联因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人文情怀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挽刘树屏联》不仅是一篇表现个人悲痛的挽歌,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情感色彩的文学作品。它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邃的情感,展示了古人对友情的珍视及对生命无常的感悟。对于喜爱文学的人来说,这首诗不仅能够引发对生命、友情和离别的思考,也能从中汲取到关于如何面对生活中失去和告别的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