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原新霁四首 其二

千山万壑宿云收,浓淡烟林翠欲流。
听得飞泉问何处,奚童遥指树梢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原新霁四首·其二》是清代诗人丁锡庚所作,表达了一种清新而宁静的自然景象和诗人愉悦的心情。下面对这首诗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诗歌原文
    千山万壑宿云收,浓淡烟林翠欲流。
    听得飞泉问何处,奚童遥指树梢头。

  2. 诗歌赏析

  • 诗的开头“千山万壑宿云收,浓淡烟林翠欲流”描绘了一幅广阔的自然风景画卷。千山万壑中的宿云雾渐渐消散,使得山林之间呈现出层次分明、色彩斑斓的景象。
  • “听得飞泉问何处,奚童遥指树梢头”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致感受。诗人听到飞泉的声音,询问它从何而来,而远处一个孩童正指向树梢,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图景。
  •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自然景色的美丽和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传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1. 创作背景
  • 此作创作于清乾隆年间,丁锡庚可能身处一个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中。在经历了一天的风雨后,天空放晴,万物焕发新生,这种变化给诗人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感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 诗人在创作此诗时,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重要阶段。经历了一场风雨之后,他重新审视了周围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这种体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从而完成了这首诗的创作。

丁锡庚的《郊原新霁四首·其二》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展现了自然景观的美,还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和传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