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赠别金沙于象明

记采茶归后甫重来,底事又思归?
正暮春时节,林园绮丽,樱笋鲜肥。
因念江南风景,欲去恋庭闱。
两岸啼莺处,杨柳依依。
尚忆水边书屋,袖新诗见访,低扣柴扉。
就松风煮茗,竟日斗芳菲。
怅无端、匆匆话别,恰麦秋、村舍楝花飞。
旗亭上,斜阳芳草,皂帽牛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八声甘州·赠别金沙于象明》是清代诗人丁之翘创作的一首词作。这首词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江南风景的留恋之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不舍。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
  • 作者介绍:丁之翘,字无垢,号紫阳子,清朝著名学者、文学家。其作品广泛流传,尤其在诗词方面有较高的成就。
  • 创作背景:这首词作写于丁之翘与朋友在江南的一次离别时。正值暮春时节,江南风景如画,使得丁之翘产生了深深的留恋之情。
  1. 诗词原文
  • 记采茶归后甫重来,底事又思归?
  • 正暮春时节,林园绮丽,樱笋鲜肥。
  • 因念江南风景,欲去恋庭闱。
  1. 诗词鉴赏
  • 艺术特色:词作以景起笔,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绘,烘托出一种凄美的氛围。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对江南风光的眷恋。
  • 情感表达:全词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友人离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1. 文化价值
  • 历史地位:《八声甘州·赠别金沙于象明》作为清代诗词的代表之一,不仅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成就,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
  • 文学影响:该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诗词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1. 创作手法
  • 情景交融:作者善于运用景物描写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使得整首词作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感情色彩。
  • 对比映衬:通过对江南风光的美好与友人离别的痛苦进行对比,增强了词作的艺术效果。
  1. 社会意义
  • 人文关怀:通过描写江南的风景和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文化传承:该词作作为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了解和研究清代文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 读者反响
  • 读者评价:许多读者认为这首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能够引起共鸣。
  • 研究价值:学术界对该词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其艺术特点和历史背景进行了详细的剖析。

《八声甘州·赠别金沙于象明》不仅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也是清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人们反复品读和欣赏。通过学习和欣赏这首词作,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