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东鲁才,颇能䆒经传。
时方浑九流,发愤焚笔砚。
久客梁宋间,落落无所见。
弃家走关中,自结三秦彦。
便居公瑾宅,直上高堂宴。
忆昨出门初,朔风洒冰霰。
独身跨一驴,力比苍鹰健。
崎岖上太行,彳亍甘重趼。
一过信陵君,下士色无倦。
赠别宝刀装,宾僚陪祖饯。
麾楫渡蒲津,骏马如奔电。
上下五陵间,秦郊与周甸。
花残御宿苑,麦秀含元𣪫。
常过韦杜家,早识严徐面。
意气何翩翩,交游良可羡。
回首忆故人,久滞临淄县。
黄尘污人衣,数举西风扇。
山东不足居,苦为相知劝。
世路况悠悠,穷愁傥能遣。
聊裁一幅书,去托双飞燕。
寄刘处士大来
介绍
《寄刘处士大来》是清代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顾炎武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现了他对友人的真挚情感和人生境遇的深深感慨。
顾炎武(1614年—1682年),字宁人,号亭林,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者、思想家、经学家,被誉为“天下奇男子”。顾炎武生于江苏昆山的亭林镇,是明末清初之际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历史学家,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诗歌创作同样丰富多彩,其中《寄刘处士大来》便是其代表作之一。
诗中,顾炎武以饱满的热情和深邃的思考,描绘了与刘处士的交往以及彼此间的深厚友情。诗的前两句“刘君东鲁才,颇能䆒经传”,直接点明了刘处士的才华横溢,并且学识渊博,能够深入研习各种经典著作。这两句不仅赞美了刘处士的才能,也暗示了二人之间深厚的学术交流和相互尊重的情谊。
诗人表达了自己在社会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时方浑九流,发愤焚笔砚。”这句话反映了顾炎武在乱世中的心境,他因时世动荡而感到愤慨,决定摒弃旧有的文房四宝,象征着自己对现实不满以及对理想追求的决心。这种情感的流露,使得全诗更加富有深意。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生活:“久客梁宋间,落落无所见。”在这里,诗人通过描写自己长时间在梁州与宋州的异地生活,表达了自己的孤独和无奈,同时也展示了他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顾炎武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弃家走关中,自结三秦彦。”这句诗描绘了他为了追求理想的自由生活,毅然决然地离开家乡,投奔关中地区,并结识了当地的豪杰之士。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个人命运的抉择,也展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之后,诗中写到:“便居公瑾宅,直上高堂宴。”这里,诗人通过提及自己的住所及宴会,生动地勾勒出他在关中结交的友人家中的生活场景,同时也暗示了与友人之间的亲密关系。这不仅是对友人生活环境的描述,更是对友情深厚的一种体现。
诗人回忆了自己当初出发的情景:“忆昨出门初,朔风洒冰霰。”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出发时寒冷的天气和艰难的旅途,表达了他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和对故人的思念。这种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使得整首诗更加富有情感色彩。
诗的后半部分“独身跨一驴,力比苍鹰健”则通过描绘独自行走的场景,表现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和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不仅是对个人品质的展示,也是对时代精神的诠释。
通过对《寄刘处士大来》这首诗的分析,可以看到顾炎武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深刻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这首诗不仅是顾炎武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部反映历史变迁和时代精神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