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史庶常可程

伊尹适有夏,太公之朝歌。
吾侪亦此时,将若苍生何。
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
不敢饰车马,资用防其多。
岂无取诸人,量足如饮河。
顾视世间人,夷清而惠和。
丈夫各有志,不用相讥诃。
君今寓高都,连山阻巍峨。
佳诗远寄将,建安激馀波。
想见萧寺中,抱膝苦吟哦。
古人尚酬言,亦期相切磋。
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
愿君无倦游,倦游意蹉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詶史庶常可程》是顾炎武所作。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事的关注,以及对苍生命运的关切。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伊尹适有夏,太公之朝歌。吾侪亦此时,将若苍生何。跨驴入长安,七贵相经过。不敢饰车马,资用防其多。岂无取诸人,量足如饮河。顾视世间人,夷清而惠和。丈夫各有志,不用相讥诃。君今寓高都,连山阻巍峨。佳诗远寄将,建安激馀波。想见萧寺中,抱膝苦吟哦。古人尚詶言,亦期相切磋。愿君无受惠,受惠难负荷。愿君无倦游,倦游意蹉跎。

  2. 诗歌解析:这首诗通过对比伊尹、太公的历史行为与当代的统治者,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不满。诗人呼吁君子们应该有自己的志向和追求,不应该被世俗的言论所左右。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朋友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不被外界的诱惑所动摇。整首诗体现了顾炎武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

  3. 诗歌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明朝末年,顾炎武在经历了战乱和社会动荡之后,对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命运感到忧虑。在长安期间,他遇到了一些权贵,但他们的生活奢侈且缺乏责任感。这些经历让顾炎武深感愤慨,于是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他的思想和感情。

  4. 诗歌艺术特色:《詶史庶常可程》的艺术特色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顾炎武运用了历史典故和象征手法,通过对比古代的贤臣和政治现状,表达了他对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的不满。此外,他还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和感人。

  5. 诗歌的影响:《詶史庶常可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成为了研究顾炎武思想的重要文献,也被后人广泛传诵和赞美。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6. 诗歌的启示:通过对《詶史庶常可程》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顾炎武的思想和情感。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他作为一个思想家和诗人的独特才能,也揭示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的深刻思考。

《詶史庶常可程》不仅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理想的诗歌,也是一部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著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顾炎武的文学才华及其深厚的思想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