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吴侍郎阳

烽火临瓜步,銮舆去石头。
蕃文来督府,降表送苏州。
杀戮神人哭,腥污郡邑愁。
依山成斗寨,保水得环洲。
国士推司马,戎韬冠列侯。
师从黄钺陈,计用白衣舟。
曹沫提刀日,田单伏锸秋。
春旗吴苑出,夜火越江浮。
作气须先鼓,争雄必上游。
军声天外落,地势掌中收。
征虏投壶暇,东山赌墅优。
莫轻言一战,上客有良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吴侍郎阳》是明末清初的诗人顾炎武创作的一首诗,反映了当时战乱时期的社会状况和作者对于时局的深刻感受。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上吴侍郎阳》的作者为顾炎武,字宁人,号亭林,生于明末之世,其一生经历了明朝的兴衰和清朝的建立,是一位具有深厚历史责任感和文化使命感的学者与诗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还是明末抗清义军的积极参与者,他的思想和行动都深深地烙印着明清更迭的历史背景。

  2. 诗歌原文:烽火临瓜步,銮舆去石头。蕃文来督府,降表送苏州。杀戮神人哭,腥污郡邑愁。依山成斗寨,保水得环洲。国士推司马,戎韬冠列侯。师从黄钺陈,计用白衣舟。曹沫提刀日,田单伏锸秋。春旗吴苑出,夜火越江浮。作气须先鼓,争雄必上游。

  3. 诗歌鉴赏:《上吴侍郎阳》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乱给当地带来的灾难,以及人们在这种困境中的挣扎和求生。诗中“依山成斗寨”、“保水得环洲”,不仅描绘了战后的荒凉景象,也表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生存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4.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巨大的变革,战火频繁,社会秩序动荡。顾炎武身处其中,亲历亲见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种种苦难,因此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时代变迁的感受和对人民的同情。

  5. 思想内容:顾炎武在这首诗中,不仅仅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民苦难的哀叹,更多的是通过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剖析,提出了自己对于国家未来的期望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作品激发人们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以及对正义和和平的渴望。

  6. 艺术特色:顾炎武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却富有力度和感染力。他在这首诗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使得诗歌既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具有高度的艺术魅力。

《上吴侍郎阳》不仅体现了顾炎武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其深邃的思想境界。这首诗不仅是研究顾炎武文学作品的重要文本,也是理解明末清初社会历史变迁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顾炎武卓越的文学成就,还可以深入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古典文学与历史文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