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 · 学而篇 · 第十一章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因为他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介绍
《论语·学而篇·第十一章》是孔子在回答学生提问时所发表的言论,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教育和学习的重要观点。这些观点对于指导人们如何学习、如何做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这一章中,孔子提出了“学而不厌”的观点。他认为学习是一种无止境的过程,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才能不断进步。他还强调了“温故而知新”的重要性,即通过复习和思考已经学过的知识,可以发现新的理解和见解。此外,他还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即君子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取财富和知识,而不是贪图不义之财。
这一章的教导对于今天的读者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它鼓励人们不断追求知识和智慧,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并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注意道德修养和社会责任,做一个有道德、有担当的人。
注解
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行:指行为举止等。
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