恤庐诗

牧斋老人,纨绮儿曹。
少长祖第,县东坊桥。
循墙而东,地一牛鸣。
牧云和上,于此诞生。
两牧之生,一僧一儒。
虎子猧儿,堕地各殊。
牧翁璅璅,儒冠误我。
仕宦冰炭,患难汤火。
晚归空门,翻诵呢喃。
终守研削,如抱茧蚕。
牧云昌昌,作僧中王。
提天童印,坐七道场。
登堂说法,如云如雨。
语录金篦,诗笔玉斧。
草兵木刀,界灰刹尘。
七日之后,馀此两人。
蔬笋盈盘,炉香霏微。
如光音人,下食地肥。
茫茫墨穴,皤皤白颠。
杖锡来此,秋风飒然。
徘徊身世,申写情愫。
自悔禅林,文彩流布。
风匪囊贮,水岂刀划。
净名无言,犹存一默。
我观云老,形如木鸡。
霜降红涸,刋落肤皮。
龙潭灭灯,俱胝断指。
望崖送公,自此远矣。
云老告我,佛重生地。
永怀二人,风声雨涕。
荒祠小筑,于彼江皋。
衡门两板,盖头一茅。
蔑束肚皮,搬柴运水。
作老编氓,没身而已。
我闻斯言,合掌叹息。
岂惟僧规,亦是孝则。
凡今之人,口实编蒲。
霜雹利养,是究是图。
绡头赴阙,乘传葬母。
吊送喧阗,官吏奔走。
攫拿龙穴,黥椎山冈。
南山之石,锢为堵墙。
昔有高僧,一担两边。
左担供佛,母坐下肩。
逢母生日,挑长命灯。
炊饭是吃,为娘斋僧。
比陈尊宿,却又潇洒。
蜣蛣转丸,汝何为者。
我读云老,衔恤之什。
有风肃然,望古遥集。
不风不雅,作为此诗。
重扶木乂,錞于训辞。
哀哀恤庐,唧唧苦音。
我如秋虫,伴彼秋吟。
虽则秋吟,为雷为风。
有倾听者,三日耳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恤庐诗》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四言诗,该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牧云和上(牧斋老人)的崇敬及怀念之情

《恤庐诗》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不仅展示了钱谦益深厚的文学造诣,还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的一种风貌。在这首诗中,钱谦益通过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文情怀巧妙结合,创造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这不仅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