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中秋大雨

三五中秋,一场败兴,雨淋风裂。
问讯嫦娥,今宵此夜,幽闷如何说。
辉寒玉臂,光凝翠黛,长是孤眠时节。
任凄凉、兔掩蟾遮,免照半床愁发。
晚来妆了,插花看镜,恍似身临瑶阙。
烛灭香残,暗风吹雨,魂梦空凄切。
月宫深锁,桂轮何处,莫被愁人攀折。
应自恨、青天碧海,芒芒奔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永遇乐·中秋大雨》是一首由明末清初的钱谦益创作的词。下面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背景
  • 钱谦益,江南常熟人,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蒙叟、东涧遗老。他以文学名世,曾历任编修、詹事等职。在崇祯初期,因反对南明弘光帝而被迫出仕清朝。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明至清的变迁,其词作反映了这一时代背景下的个人感慨和家国情怀。
  1. 词的内容
  • 《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上片“三五中秋,一场败兴,雨淋风裂”直接点题,描述了中秋之夜突如其来的大雨,使得原本的节日气氛变得凄凉失望。下片中“问讯嫦娥,今宵此夜,幽闷如何说”表达了对月宫嫦娥的问候与自己孤独处境的感受。
  • 整首词通过对中秋大雨的描述,抒发了作者对家国之忧、身世之叹的情感体验,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当下困境的无奈。
  1. 艺术特色
  • 该词采用了典型的宋词形式,结构严密。通过对比“辉寒玉臂,光凝翠黛,长是孤眠时节”与“晚来妆了,插花看镜,恍似身临瑶阙”,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中的美满家庭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失落。
  • 吴文英的《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同样表达了类似的主题,但两者的风格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展现了词人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同一主题的不同理解和情感反应。

《永遇乐·中秋大雨》不仅是一首描写中秋节雨的词,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体现。它通过词人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窥见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社会背景,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