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中秋,一场败兴,雨淋风裂。
问讯嫦娥,今宵此夜,幽闷如何说。
辉寒玉臂,光凝翠黛,长是孤眠时节。
任凄凉、兔掩蟾遮,免照半床愁发。
晚来妆了,插花看镜,恍似身临瑶阙。
烛灭香残,暗风吹雨,魂梦空凄切。
月宫深锁,桂轮何处,莫被愁人攀折。
应自恨、青天碧海,芒芒奔月。

永遇乐·中秋大雨

南宋词人张孝祥

三五中秋,一场败兴,雨淋风裂。

问讯嫦娥,今宵此夜,幽闷如何说。

辉寒玉臂,光凝翠黛,长是孤眠时节。

任凄凉、兔掩蟾遮,免照半床愁发。

晚来妆了,插花看镜,恍似身临瑶阙。

烛灭香残,暗风吹雨,魂梦空凄切。

月宫深锁,桂轮何处,莫被愁人攀折。

应自恨、青天碧海,芒芒奔月。

赏析:

此为张孝祥在宋宁宗庆元二年(公元1196年)所作《水调歌头》中的一首。当时作者正在谪居地建安居住,因中秋之夜有大雨滂沱,遂有此作。

上片写“雨淋风裂”的中秋之夜。起二句写“雨淋风裂”。中秋之夜本是家人团圆之时,但作者却遭此“败兴”,其原因就在于“一场大雨”。这两句以“问讯嫦娥,今宵此夜,幽闷如何说”三句设问,将天上人间的寂寞写得淋漓尽致,令人读后不胜唏嘘。接着四句写“辉寒玉臂,光凝翠黛”的嫦娥形象。作者以嫦娥比自己,以嫦娥的孤寂比自己的寂寞,用“长是”二字将二者联系起来,既写出了自己与嫦娥一样的孤寂,又写出了自己对这种孤独的感受。下五句写自己的处境。这里,作者以“兔掩”“蟾遮”之景来比喻自己在中秋之夜的孤寂处境,从而突出了“幽闷”、“孤眠”等情状。

下片继续描写中秋之夜的情景。前四句写自己登楼观月的情形,“晚来妆了,插花看镜”,既表明自己是在中秋之夜登楼观月,又在“妆”“花”“镜”中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之情。“恍似身临瑶阙”一句,既表明自己在赏月时的恍惚之感,又进一步突出了“孤眠”之意。最后五句写自己观月时的心情。这里,作者以“烛灭香残,暗风吹雨”三个意象来表达自己观月时的孤独和凄凉之情。“月宫深锁”,既是实写,又是虚写,既表明自己对嫦娥处境的关切之情,又表现了自己对嫦娥处境的同情之心。

全词以“月”为中心,以“雨”“风”“月”为线索,以“问讯嫦娥”开篇,以“月宫深锁”收结,中间则通过“中秋”、“雨淋”、“风裂”等词渲染气氛,通过“孤眠”、“幽闷”、“惆怅”、“徘徊不定”等词刻画人物心情,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节日的无限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