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甸千年国,尼丘万代师。
庙堂周制备,秩祀汉官为。
林殿遥相并,宫墙俨在斯。
乾川三代后,日月大明时。
旧里标归德,新宫叶会期。
骏奔如有事,仰止遂吾私。
历历奎娄野,行行济汶涯。
天门开泰岱,地脉导淄潍。
诞睿星精降,徵符斗玉垂。
佳城象纬合,玄宅鬼神治。
丘垄犹堂斧,封茔并鲤思。
室庐馀结搆,驻跸想旌旗。
开辟藏元气,衣冠用羽仪。
石坛皆礼器,瓴甓比宗彝。
异植中梁木,殊名辨雒离。
护诃荆棘屏,恭敬鸟禽知。
素节金天肃,高林玉露滋。
东瞻日观近,南指帝车移。
泗水秋风下,防山夕照驰。
绸杠云叆叇,绣绂草葳蕤。
鸟习弦歌语,林传治任悲。
天香流灌莽,地籁响陵陂。
展谒浑如梦,低回讵忍辞。
端门何巀嵲,鲁道正逶迤。
孔里今真到,斯文不在兹。
平生怀洒扫,一旦拜坛墀。
秘殿降娄直,中阶七矅窥。
周阿带陵阜,飞阁压城陴。
藻井螭头攫,虹梁鸟翼榰。
秋阳明象设,白道丽罘罳。
俨若龙蹲在,宁云凤德衰。
华冠章甫饰,象佩衮衣宜。
玄圣今当宁,群贤旧摄齐。
颜曾陪剑履,尧禹接须眉。
法象星钤吐,风云准角摛。
偶形闲揖让,屋壁隐金丝。
颂礼缪坛树,羲文错院枝。
桧身凭曲几,杏干俯缁帷。
廊庑丹青剥,觚棱风雨欺。
戟门徒矗立,奎阁半撑支。
暗网萦秦籍,炎光燎汉碑。
褒成元始爵,笾豆太牢祠。
射饮空亭井,尊雷亦戏嬉。
高门犹女谒,齐幕自优施。
入邑朝歌剧,初筵屡舞僛。
质明如有见,每事问于谁。
几席频蠲拭,琴书独叹噫。
可能长夜旦,终感哲人萎。
泯绝登床谶,恓惶曳杖辞。
三家无甲第,六族有馀黎。
麟野长苍莽,龟山故蔽亏。
頖宫蟠翠柏,射圃绽红梨。
劫火青阳冢,轮风路寝基。
驱车良惝恍,立马重嗟咨。
金镜文奚丧,珠囊道渐堕。
赤书符泰运,缥笔替洪规。
漫漶三年学,榛芜九达逵。
师承讹亥豕,文字变侏离。
玉策争涂乙,金编互点嗤。
冥涂纷擿埴,锢疾扇淫诐。
诵法宗无子,奔趋庙有尸。
谋身庾釜切,从
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五日谒孔林越翼日谒先圣庙恭述一百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五日谒孔林越翼日谒先圣庙恭述一百韵》的文学价值
钱谦益,这位明末清初的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才华,创作了一首《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五日谒孔林越翼日谒先圣庙恭述一百韵》,不仅体现了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风貌以及作者的个人情感与思考。
诗中“鲁甸千年国,尼丘万代师”,开篇即点明了孔林和先圣庙的重要历史地位及其深远的文化影响。这不仅彰显出孔孟之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地位,也反映出作者对这一传统价值观的尊重和传承的责任感。
诗中的“庙堂周制备,秩祀汉官为”,则具体描绘了祭祀活动中的庄严场景。这种对于古代礼制的描写,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还原,也是对古人生活状态的再现,使得读者仿佛穿越千年,亲眼目睹了那一幕幕历史的真实。
诗中还多次提到了“日月大明时”,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来光明前景的期待,以及对正义与公正的坚守。这种表达方式,既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又不失深沉的哲理性,是作者深邃思想与丰富情感的完美结合。
钱谦益通过这首诗,不仅向世人展现了其深厚的国学功底,更重要的是,他用诗歌表达了自己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未来的希望。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诗人伟大之处,也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
《崇祯十一年九月十五日谒孔林越翼日谒先圣庙恭述一百韵》不仅是一首诗作,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一次文化的传承,一次心灵的对话。它让我们得以窥见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态,更让我们感受到一位诗人对国家的深深关切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