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去伤宗国,悠悠泣路岐。
修容过邹鲁,流涕问桓僖。
皓首怀铅椠,童年忆佩觿。
韦编惭未绝,丹漆梦相随。
亶海乘桴邈,昌门曳练披。
忧心殊悄悄,削迹正累累。
雀语纷啁哳,鸧歌独涕洟。
无才能择木,有智不如葵。
累绁吾穷矣,迷阳遂已而。
人呼为丧狗,自笑似蒙倛。
桑落朋徒在,河流道路弥。
楚弓亡可得,鲁宝载安之。
朽木容雕饰,残生畏涅缁。
咏归聊点尔,学稼亦樊迟。
讵敢偷怀壁,终然守诵圭。
纪云徵外史,问日比群儿。
龙室藏谁守,麟台笔可追。
礼亡绵蕞近,书乱玉杯遗。
河雒纡钩擿,羹墙许诵惟。
九家陈箧衍,七略奏笙篪。
原室惟环堵,颜瓢可乐饥。
愿同齐隐士,齐宿拜书诗。
崇祯十一年(1638年)九月十五日,我到孔林去祭拜孔子的墓地,次日又去先圣庙恭述一百韵。
诗的第一联“去去伤宗国,悠悠泣路岐。”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自己身处困境的无奈。
第二联“修容过邹鲁,流涕问桓僖。”描述了作者在孔子故居邹、鲁地区的经历,以及他在那里流泪询问的情景,表现了他对孔子的敬仰之情。
第三联“皓首怀铅椠,童年忆佩觿。”描绘了作者年老时仍然怀揣着读书的渴望,同时也回忆起了自己年轻时佩戴着学习用的小工具的情景。
第四联“韦编惭未绝,丹漆梦相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继续学习深感遗憾的心情,同时也表示自己依然梦想着能够追随孔子的脚步。
第五联“亶海乘桴邈,昌门曳练披。”描述了作者在茫茫大海中乘桴远航的场景,同时也表达了他在面对艰难困苦时的坚韧不屈。
第六联“忧心殊悄悄,削迹正累累。”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忧虑和不安,同时也暗示了他所面临的困境和挫折。
第七联“雀语纷啁哳,鸧歌独涕洟。”描绘了作者在听到鸟儿们欢快地鸣唱时感到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他内心的悲伤和感慨。
第八联“无才能择木,有智不如葵。”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能力不足的感慨,同时也表示自己宁愿像向日葵一样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力量。
第九联“累绁吾穷矣,迷阳遂已而。”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处境的无奈和失望,同时也表示自己已经失去了追求光明的信念。
第十联“人呼为丧狗,自笑似蒙倛。”描绘了作者在面对他人的嘲笑和指责时仍然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同时也表示自己并不因此而改变自己的志向和信念。
第十一联“桑落朋徒在,河流道路弥。”描绘了作者在桑落河畔与朋友们相聚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
第十二联“楚弓亡可得,鲁宝载安之。”表达了作者对失去的珍贵物品的惋惜之情,同时也表示自己并不因此感到沮丧或失望。
第十三联“朽木容雕饰,残生畏涅缁。”描绘了作者对于腐朽事物的不屑一顾,同时也表示自己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执着。
第十四联“咏归聊点尔,学稼亦樊迟。”表达了作者对于农耕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像孔子一样致力于教育人民的工作。
第十五联“讵敢偷怀壁,终然守诵圭。”表达了作者对于不劳而获的警惕和拒绝,同时也表示自己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第十六联“纪云徵外史,问日比群儿。”描绘了作者对于历史的研究兴趣,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于时间的珍惜和敬畏。
第十七联“龙室藏谁守,麟台笔可追。”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珍视和保护意识,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像孔子一样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十八联“礼亡绵蕞近,书乱玉杯遗。”描绘了作者对于礼法和书籍秩序的维护意识,同时也表示自己对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视。
第十九联“河雒纡钩擿,羹墙许诵惟。”描绘了作者对于黄河大河的敬畏之情,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像孔子一样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联“九家陈箧衍,七略奏笙篪。”描绘了作者对于家族传承的重视和关心,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像孔子一样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一联“原室惟环堵,颜瓢可乐饥。”表达了作者对于简朴生活的满足和快乐,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像孔子一样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二十二联“愿同齐隐士,齐宿拜书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隐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也表示自己愿意像孔子一样致力于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