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秋九金陵署梦中作

牢落风尘里,三千白发新。
跨虹湖色变,啸月海岚亲。
椒雨铁牛厂,菊霜金马邻。
帝乡咫尺近,浩气达西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戌秋九金陵署梦中作》是清代诗人于成龙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作者于成龙的个人经历和情感,也体现了他的政治理念与人格魅力。下面将对其具体内容、创作背景以及艺术特色等进行详细分析:

  1. 诗歌内容
  • 个人形象:《壬戌秋九金陵署梦中作》描绘了于成龙身处风尘之中的牢落状态,并表达了他对岁月变迁的感慨。三千白发象征着其历经沧桑的生涯,而“牢落”则传达了他在官场中遭遇的种种困境与挫折感。
  • 自然景观:诗中的“跨虹湖色变,啸月海岚亲”描绘了南京的自然美景,暗示了作者在梦中对故乡的怀念与向往,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 政治理想:通过“椒雨铁牛厂,菊霜金马邻”,作者表达了自己希望减轻百姓负担、建设良好政府的愿望。这些意象反映出他清正廉明的政治理念与远大的人生目标。
  • 理想与现实:最后一句“帝乡咫尺近,浩气达西秦”透露出作者虽然身处权力中心,但依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渴望为国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1. 创作背景
  • 于成龙,字北溟,号于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官员和学者。他曾在多个地方担任要职,尤其是在广西罗城知县时期,因招流亡、宽徭役、建学宫受到赞誉。康熙时官至两江总督,以其清廉著称,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
  • 《壬戌秋九金陵署梦中作》的创作时间是在清朝初年,当时的政治氛围相对开放,文人墨客多有表达政治抱负和理想社会的作品。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该诗用词朴实无华,但富含深意,如“三千白发新”既展现了岁月的痕迹,又暗含人生经验的丰富。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将自然景色与人的命运相结合,例如“跨虹湖色变”和“啸月海岚亲”,通过这些富有诗意的描述,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 结构布局:全诗分为四句,每句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 主题表达: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与逃避,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象征意义:诸如“铁牛厂”“金马邻”等意象,既有实际指代的意义,也寄托了诗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于成龙的《壬戌秋九金陵署梦中作》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段历史的缩影,它展示了一位清官的心路历程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读者在品读这首诗的同时,不仅能领略到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还能从中感受到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和时代背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