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邸中午日

十载浮萍宦异乡,回思已事倍神伤。
榴裙喷火红颜好,荷盖擎珠绿水凉。
泡雨有无呼吸变,奇云生灭古今忙。
悲歌慷慨当年梦,白发空惭续命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长安邸中午日》是清代诗人于成龙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该作品: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于成龙,明末清初山西永宁人,字北溟,号于山。明崇祯十二年副贡,清顺治十八年授广西罗城知县,康熙时官至两江总督,以清廉著称,被康熙帝称为“天下第一清官”,卒谥清端。
  • 文学贡献:在官场上,于成龙以招流亡、宽徭役、建学宫而闻名。其诗文多反映民生疾苦和自身经历,展现了他的政治理念和人生态度。他的诗歌语言朴实,情感真挚,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
  1. 诗词原文
  • 诗句展示:《长安邸中午日》,这是于成龙的一首诗,其内容如下:十载浮萍宦异乡,回思已事倍神伤。榴裙喷火红颜好,荷盖擎珠绿水凉。泡雨有无呼吸变,奇云生灭古今忙。悲歌慷慨当年梦,白发空惭续命长。
  • 诗意解析: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于成龙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感慨。其中“十载浮萍宦异乡”表达了他在官场上的漂泊不定,而“回思已事倍神伤”则反映出他对往昔时光的怀念和悲伤。整首诗情感深沉,反映了一位官员在宦海中起伏的人生历程及其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
  1. 作品鉴赏
  • 艺术风格:于成龙的这首七言律诗以其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其诗不仅描绘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更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折射出人生的哲理和社会的变迁。
  • 历史价值:此诗反映了清朝初期的社会风貌和政治环境,对于理解当时的社会矛盾和文化背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同时,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之一,其文学价值也不可小觑。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往往反映了作者对时代脉搏的把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于成龙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1. 主题思想
  • 宦海沉浮:诗中的“十载浮萍宦异乡”直接点明了主人公在官场上的漂泊无定,体现了古代文人面对权力中心时的无奈与挣扎。
  • 怀旧与感伤:诗中的“回思已事倍神伤”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回忆,透露出诗人对过去岁月的深深怀念及对未来可能到来的不确定性的忧虑和哀伤。
  1. 文化影响
  • 诗歌地位:作为清代诗歌的一部分,《长安邸中午日》在当时乃至后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 后世评价:历代以来,许多学者、文人及普通读者都对这首诗给予了高度评价。它不仅是于成龙个人成就的象征,更是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珍品。

《长安邸中午日》不仅作为于成龙个人文学成就的标志,同时也是清代诗歌艺术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所蕴含的深邃思想和精湛技艺,至今仍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