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署中闲咏 其二

子厚当年被谪时,柳州城上写新诗。
那知千载存亡后,我与先生共客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罗城署中闲咏·其二》是清朝诗人于成龙的作品,该作品通过描述历史典故与个人经历,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理解与对清廉为官的坚持。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部作品的内容、背景、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生平简介:于成龙(1627-1700),字启东,号于山,山东沛县(今属山东)人,明朝著名政治家,清初杰出的官员之一。他一生三次被举荐为“卓异”,因其政绩卓越和廉洁刻苦而深受百姓爱戴,康熙帝甚至赞誉他为“清官第一”。
  • 文学成就:于成龙不仅在政治领域有着卓越的成绩,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怀为主,其中《罗城署中閒咏·其二》是其代表作之一。
  1. 作品内容
  • 原文呈现:《罗城署中閒咏·其二》原文如下:“子厚当年被谪时柳州城上写新诗那知千载存亡后我与先生共客羁濮湖夜月水落林空蔓草长猿吟虎啸石龛傍攀萝寻胜穷人力月色悠然照古塘。”这首诗描述了诗人于成龙在被贬柳州期间,看到古城上的月光下的景象,感慨万千。同时,他也表达了自己与友人共度时光,探寻古迹的情景。
  • 艺术特点:诗歌采用简洁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志趣。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人生的感慨。
  1. 写作背景
  • 时代背景:清代是一个封建王朝逐渐走向衰落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在这样的背景下,官场腐败、官员道德沦丧的现象十分严重。于成龙的一生,正是在这样的时代洪流中,坚守廉洁奉公的原则,为民请命,深得民心。
  • 个人经历:于成龙在二十余年的宦海生涯中,多次因功绩卓著而被举荐为“卓异”。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挑战,但也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人民的深深关怀。这种个人经历使得他的诗歌充满了深刻的历史感和人文主义情怀。
  1. 文化价值
  • 历史教育功能:通过阅读《罗城署中閒咏·其二》,可以了解到于成龙的政治生涯和他对国家的忠诚。同时,诗歌中的历史典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情感。
  • 艺术审美价值:该作品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其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深邃的艺术内涵。

《罗城署中闲咏·其二》不仅是于成龙个人的杰作,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析,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精神世界,还可以从中汲取到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