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题湖舫

湖上堤边舣棹时,菱花镜里去迟迟。
分将小艇迎桃叶,遍采新歌谱竹枝。
杨柳风流烟草在,杜鹃春恨夕阳知。
凭阑莫漫多回首,水色山光自古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题湖舫》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创作的一首诗,展现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慨。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钱谦益(1582-1664),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东涧遗老等。常熟(今属江苏)人。明万历三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后因政治变故降清,晚年归隐。他的作品广泛流传,被认为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
  1. 诗歌原文
  • 园以舟为世所稀,舟名不系了无依。诸天宫殿随身是,大地烟波瞥眼非。净扫波心邀月驾,平铺水面展云衣。主人欲悟虚舟理,只在红籹与翠微。
  • 湖上堤边舣棹时,菱花镜里去迟迟。分将小艇迎桃叶,遍采新歌谱竹枝。
  • 杨柳风流烟草在,杜鹃春恨夕阳知。凭阑莫漫多回首,水色山光自古悲。
  1. 诗歌解析
  • 意境描绘:诗中通过“园以舟为世所稀”和“诸天宫殿随身是”表达了对自由自在生活状态的向往。同时,“大地烟波瞥眼非”则反映了一种无常感,体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 情感表达:从“杨柳风流烟草在”到“杜鹃春恨夕阳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与诗人内心的愁思相映成趣,形成了浓厚的抒情氛围。
  • 哲理思考:“主人欲悟虚舟理”可能寓意着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某种理解,即生命如舟,随波逐流却又寻求解脱之道。
  1. 诗歌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明亡后的清初时期,反映了诗人对那个时代动荡不安、社会变迁的深刻感受。诗中的许多意象和表达,都透露出作者对个人命运和历史沧桑的感慨。
  1. 学术价值
  • 孙之梅教授对《留题湖舫》的解读强调了诗歌创作背景及与其他诗歌的联系,指出钱谦益的用典既繁且巧,注者对此一一注明,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及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1. 文化影响
  • 钱谦益作为明末清初的重要文学家,其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影响。他的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是对那个时代文化和社会变迁的记录和反思。
  1. 现代应用
  • 在现代,《留题湖舫》等古典诗歌作品仍然被广泛研究和欣赏,成为研究明清文学、特别是明末清初文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些作品,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留题湖舫》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明末清初特定历史背景下的产物,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全面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诗人的个人境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