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戌九日

人人尽说登高好,惟我求闲不得闲。
山后山前无数景,叮咛游客莫空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戌九日》是清代诗人于成龙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背景,以及诗人于成龙的生平及其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天朗气清,登高望远,但求闲情不遂人愿。山后山前,无数景致待游客赏心悦目。叮咛游客莫空还,寓意深远,引人深思。

  2. 诗人生平
    于成龙(1506年—1582年),字北溟,号于山,是明末清初山西永宁人。他以正直清廉著称,官至两江总督,被誉为“天下第一清官”。于成龙在任期间,积极招揽流民,减轻徭役,并建立了学宫,深受百姓爱戴。他的一生,体现了一种为民请命、勤政爱民的精神风貌。

  3. 作品特点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描绘登高所见之景,寓含了对人生旅途的哲思。其用词考究,意象生动,既有壮阔的自然景观,又有深邃的人生感悟。此诗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热爱之情。

  4. 历史影响
    尽管于成龙生活在一个相对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但他的清廉和政绩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历史借鉴。他的事迹及文学作品在后世被广泛传颂,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廉洁奉公的典型代表。

《壬戌九日》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与志向的诗作,更是于成龙作为政治家人格魅力和文化成就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深入了解,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