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尽说登高好,惟我求闲不得闲。
山后山前无数景,叮咛游客莫空还。
注释:
壬戌: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人人尽说登高好,惟我求闲不得闲:人人都说重阳节登高远足是件好事,我却只能求得一个清闲的日子,而没有闲暇去登高远足。
山后山前无数景,叮咛游客莫空还:在山的后面和前面,有无数的美景,我叮嘱游客们不要白白地回来。
赏析:
此诗为重阳节作,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着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人人尽说登高好,惟我求闲不得闲。
山后山前无数景,叮咛游客莫空还。
注释:
壬戌:指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人人尽说登高好,惟我求闲不得闲:人人都说重阳节登高远足是件好事,我却只能求得一个清闲的日子,而没有闲暇去登高远足。
山后山前无数景,叮咛游客莫空还:在山的后面和前面,有无数的美景,我叮嘱游客们不要白白地回来。
赏析:
此诗为重阳节作,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全诗以议论为主,夹杂着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
【注释】 西江月:词牌名。 百岁春光有限,一年几度花红:春天是短暂的,花开的时节也是短暂的。 及时:趁着。笑傲:放荡不羁的样子。东风:春风,这里指时运好的时候。 正好秋千轻送:正好在秋天,荡起秋千来享受欢乐。 零雨其蒙:像雨一样纷纷洒落。成空:成了一场空。 看破浮云如梦:看破了人生就像一场大梦一样。 【赏析】 《西江月·百岁春光有限,一年几度花红》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词作。全词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象
【注释】 晓风吹破屋:清晨的微风把窗户吹破了。 声碎滴檐头:屋檐上滴落的雨点声,像被风吹碎了。 雾绕千村:雾气笼罩着周围的村庄。 珠开万树:像珠宝一样的露水从树上滴落下来。 衔泥燕:衔着泥巴筑巢的燕子。 带湿归楼:带着湿润的气息回到楼阁中。 心欢喜、点来翻麦浪,响过彻溪流:心情愉快时,仿佛能听到麦子在翻滚的声音,溪流的声音也变得清晰起来。 茅屋闭门,青山洗漱:茅草房子的门关上了,青山在洗刷着自己
【诗句】 终日阴云霢霂,空过上已踏青。 残红片片满长亭。 两岸浮萍靡定。 莺报春归谁送,游人独叹飘零。 五更杜宇更难听。 万啭千愁不竟。 【译文】 整天都是阴沉的云,白白地过了清明时节去踏青。 长亭边落英缤纷。 两边的浮萍无法稳定。 黄莺报告着春天回来了,但有谁会送别? 只有我一个人感叹漂泊无依。 五更时杜鹃鸟叫得更加凄凉,声音悲切。 无数的声音和忧愁都未完待续。 【注释】 - 终日:整天。
注释:书房中的盆鱼,窗下的草,都显示出真正的儒士风度;烧的香炉,煮的茶,都能让人心静如水。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书房中的景象。诗人通过观察和感受,发现书房中充满了儒者的风范,无论是盆中的鱼还是窗下的草,都透露出一种高雅的气息。同时,香炉中的香烟和茶碗中的茶叶,也能让人心平气和地思考问题,这是一种难得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
诗句解释与译文: 1. 脱却蛮烟,奔离蜀道,三年又到光黄。 - “脱却蛮烟”,指的是摆脱了边远蛮荒之地的烟雾瘴气;“奔离蜀道”,指离开四川(古代称为蜀地)的道路。这里表达了诗人离开四川后,再次来到中原的经历。 2. 生来命薄,才力比谁强。 - “生来命薄”可能指的是诗人觉得自己出生时命运不佳,或者天生就比较弱小。“才力比谁强”则是表达自己相较于他人有更强的才能或技艺。 3. 眼见此身已老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鉴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概括主题思想情感。“楚天和霭”句意为:楚国的天空和风平浪静,忽然狂风暴雨、乌云密布、霎时大雨倾泻。“溅入篷窗喷碎玉”,写雨势之大;“湿透竹穹珠滴”一句意在表达作者因雨而心潮澎湃,对雨声的描绘生动形象。“鼍怒龙吟,雷轰电掣,永夜无休歇”,写雨声之壮美,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雨势之猛
这首诗是一首劝民节俭的歌。它通过描绘节俭与浪费之间的对比,强调了节俭的重要性。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不知节俭一念差,遂沦沟壑膏斧钺(wǔ)。 【注释】:如果人们不知道节俭,一旦犯错,就会陷入困境,甚至遭受惩罚。 2. 思之可畏亦可痛,亟宜猛省自怵惕(chù tì)。 【注释】:思考这个问题是非常可怕的,也是痛苦的,迫切需要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并感到恐惧和担忧。 3. 趁此丰年有收成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忍耐和智慧的诗歌,通过描绘各种场景来说明忍耐的重要性。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及赏析: 译文: 心最慈,但刃最毒。 心中不能放置锋利的刀,忍耐才能有含蓄。 这把刀,按不定,一旦钻出头来就会丧命。 这把刀,按得下,面对任何困难也不畏惧。 只要时时放在心中,自然所有的锐利都会消失。 古来多少能忍的人,经过磨练都成了英雄。 我持一忍劝世人,更把谆谆教诲吴民。 吴地虽然百姓朴实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招成下在牢狱中,衣不遮寒食不饱。自作自受理应当,拖陷旁人做路殍。 - 招成人因犯罪被关进监狱,生活艰苦(“衣不遮寒食不饱”)。他自作自受,结果连累他人,导致许多人陷入困境或死亡(“拖陷旁人做路殍”)。 2. 更有一种最蚩氓,希图拌命去害人。溺水投缳并服毒,幽魂怨魄先沉沦。 - 还有一种愚昧的人,为了害人而不惜一切代价(“希图拌命去害人”)。他们有的溺水、上吊自杀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岁暮容颜非旧。 - 注释:年尾,一年即将结束。容颜与过去不同了。 - 译文:岁月已到年末,我的脸和以前不一样了。 2. 食少形骸消瘦。 - 注释:饮食减少,身体消瘦。 - 译文:因为吃的东西少了,所以身材变瘦了。 3. 睡起不胜愁,频叫苍头斟酒。 - 注释:从梦中醒来,感到忧愁不已,不断叫仆人斟酒。 - 译文:从睡梦中醒来,感到无比的愁苦,不断让仆人斟满酒杯。 4
寒炉竟日画残灰,情绪禁持未破梅。 躲避病魔无复壁,逋逃文债少高台。 生成穷骨难抛得,自锁愁肠且放开。 惭愧西堂分卫毕,旋倾斋钵送参来。 【注释】 1. 病榻消寒杂咏:这是南宋文学家杨万里的一组诗作的总称,共四十六首。 2. 其二十八:《病榻消寒杂咏》共四十六首,这里指其中的第二十八首。 3. 竞日:整天。 4. 情绪:心情。 5. 逋逃文债:逃避文人的债务。 6. 生成:天生的。 7. 分卫
注释:吾民不接受任命,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表正影端差莫多。 俸禄脂膏皆妙语,也须添入聘君歌。 译文:我们百姓不接受你的任命,是因为你的形象端正、言行一致。 注释:这里的“脂膏”比喻俸禄,是古代官员的一种收入来源。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官员的不满和批评。他认为,如果一个官员能够做到形象端正、言行一致,那么他的能力和品质就会得到百姓的认可和尊重。然而,现实中许多官员并非如此
【注释】吾民:指平民百姓。因何:为什么。月旦乡评:指对人品德的评定。鉊讲:指辩论。室暗心亏神目,形容内心空虚,精神恍惚。从容细读聘君歌:指在心中慢慢品味《聘君歌》。 【赏析】《聘君歌》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和揭露统治阶级黑暗腐朽的作品,诗人通过对“聘君”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为了一己私利而不惜牺牲人民的死活、破坏社会安宁的罪行。诗中通过对比的手法,把“吾民”与“聘君”进行对照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二十七 由来造物忌安排,遮莫残生事事乖。 无药堪能除老病,有钱不合买痴呆。 未论我法如何是,且道卿言亦自佳。 漫说赵州行脚事,云门犹未办青鞋。 注释: - 由来造物忌安排,遮莫残生事事乖。 - 无药堪能除老病,有钱不合买痴呆。 - 未论我法如何是,且道卿言亦自佳。 - 漫说赵州行脚事,云门犹未办青鞋。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世事不公的感慨
诗句释义 1. 妾身已许嫁:表示女子已经嫁给别人。 2. 梅实过三春:梅花盛开,春天已经过去。 3. 四德未敢斁:尚未违背四种美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4. 归期何尚迍:归期的希望还很渺茫。 5. 岂为侬貌寝:难道是因为我长得丑而拒绝? 6. 应是婿家贫:可能是因为女婿家贫穷的缘故。 7. 冰融霜又至:冰雪融化了,寒霜又来了。 8. 何以采涧滨:为什么要到山涧边去采集呢? 9.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诗句进行分析。“石语无凭响卜虚”,石头说话没有根据,只能猜测是真是假;“强留春梦慰萧疏”,“春梦”指春天的梦境,春天的梦境只能慰藉萧索的心情,“萧疏”形容人的心绪凄凉。“侲僮背索催年去”,仆人用鞭子催促着年老的主人离去,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