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女吟

妾身已许嫁,梅实过三春。
四德未敢斁,归期何尚迍。
岂为侬貌寝,应是婿家贫。
冰融霜又至,何以采涧滨。
布丝郎可贸,井臼妾所亲。
旭日雁声寂,蛾眉低自颦。
谁家车和马,百两烂其邻。
妾命嗟成薄,桃叶空蓁蓁。
拊心叩昊天,终待结朱陈。
就使穷难嫁,讵将香逐尘。
悲思古贤妇,馈馌敬如宾。
卬友心同否,有生殊不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老女吟》是清代诗人于成龙所作的诗歌,该诗反映了当时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心理体验。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
  • 姓名与生平:于成龙(1617年—1684年),字北溟,号于山,山西永宁州(今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人,明末清初的名臣和循吏。
  • 政治与治理:于成龙在顺治十八年被任命为罗城县知县,他推行保甲制度,保障了百姓安居乐业,全力耕作土地。康熙六年升任四川合州知州。他的政绩得到后人赞誉,康熙帝曾称其为“天下第一清官”。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原文摘录:“妾身已许嫁,梅实过三春。四德未敢斁,归期何尚迍。”这几句诗表达了一位已婚女子对于未来生活的忧虑与不安。她可能面临着丈夫家的贫穷状况,使得她的期待归期变得遥遥无期。
  • 诗句解读:“岂为侬貌寝,应是婿家贫。”这里揭示了社会现实对女性的限制,即美貌并不能保证婚姻的稳定与幸福。相反,经济条件往往决定了婚姻能否成功。
  • 诗中的情感表达:“冰融霜又至,何以采涧滨。”描绘了冬天寒冷的景象,同时也暗示着生活艰难,缺乏温暖的环境来采摘春天的野菜维持生计。
  • 对现实的批判:“布丝郎可贸,井臼妾所亲。”这句诗反映出妇女不仅要承担家务劳动,还要帮助丈夫做生意谋生,体现了当时女性的多重角色和辛劳。
  1. 背景信息
  • 历史时期:这首诗作创作于清朝初期,这个时期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以及妇女地位都有所不同。
  • 社会背景:在清初,虽然社会相对稳定但也存在一些不公和压迫现象。例如,官场的腐败和对妇女权益的压制等。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老女吟》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描述一个女性的内心世界和她的现实处境,深刻地表达了那个时代妇女的生活状态和情感经历。
  • 思想主题:诗中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困境,还触及更广泛的社会层面问题,如婚姻自由、经济独立等。
  1. 评价与影响
  • 文学价值:《老女吟》作为清代的诗词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 历史意义:该诗反映了清代初期的社会现实和女性地位,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老女吟》不仅是一首表现女性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的诗歌,更是清代文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思和批评的体现。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朝初期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点,以及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