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七

讼系金陵忆判年,乳山道士日周旋。
过从漫指龙门在,束缚真愁虎穴连。
桃叶春流亡国恨,槐花秋踏故宫烟。
于今敢下新亭泪,且为交游一惘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七》是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的作品,该诗以“讼系金陵忆判年,乳山道士日周旋”开篇,展现了作者对过往岁月的回忆与感慨。下面将详细展开这首诗:

  1. 诗歌背景和作者介绍
  • 创作时间:钱谦益的《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是他去世前半年所作,反映了他在生命晚期的情感状态。
  • 作品性质:《病榻消寒杂咏》不仅是组诗,也是其文学创作的总结,通过对过去生活片段的回忆,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人经历的反思。
  • 历史地位和影响:钱谦益作为明清之际文坛的重要人物,其文学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影响力。他的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的文学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政治氛围,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原文展示:在《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七》中,“讼系金陵忆判年,乳山道士日周旋。”这两句展示了作者与金陵(古称南京)以及乳山(今山东省乳山市)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通过“讼系”一词,暗示了作者在政治或司法方面的事务往来;而“乳山道士日周旋”则可能表达了与一位道教人士间的频繁交往。
  • 注释与解析:对于不熟悉《病榻消寒杂咏》的读者而言,了解这些诗句的出处、作者的意图及背景至关重要。例如,通过研究钱谦益的其他作品和相关史料,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其诗中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个人情感。
  1. 诗歌艺术特色
  • 主题内容:钱谦益的诗歌往往围绕其生平经历展开,特别是对政治事件和个人生活的记述,使得作品充满了历史感和时代色彩。
  • 艺术手法:在《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中,钱谦益运用了诸多文学手法,如对比、象征等,使得作品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艺术的美感。
  • 语言风格: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力度,既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反映了其独特的个性和审美追求。
  1. 历史和文化影响
  • 社会反响:钱谦益的诗歌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他对自己生平的深刻反思,引起了学者和文化界的深入讨论。
  • 文化传承:作为明清之际的代表作家之一,钱谦益的诗歌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也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钱谦益的《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七》不仅是其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其一生经历的回顾和总结。通过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更全面地把握钱谦益的文学成就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