缧绁重围四浃旬,仆僮并命付灰尘。
三人缠索同三木,六足钩牵有六身。
伏鼠盘头遗宿溺,饥蝇攒口嘬馀津。
频年风雨鸡鸣候,循省颠毛荷鬼神。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其十六》是钱谦益在癸卯冬期间所作,反映了他的身体状况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下将介绍文学作品:
创作背景:钱谦益在生命的暮年阶段,因病上气的折磨而卧病在床,无法外出。在这样的境遇下,他选择以“病榻”为题,创作了一系列诗歌,这些作品被统称为《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这些诗作不仅是钱谦益晚年生活的写照,也是其文学成就的集中展示。《病榻消寒杂咏》前四十四首的创作时间定在康熙二年(1663年)的冬天,最后两首创作于新年元旦之后。这组作品体现了钱谦益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对疾病、死亡以及人生价值的深刻反思和感悟。
艺术特色:《病榻消寒杂咏》不仅展现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和精湛的艺术技巧,也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其中既有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也有对现实的感慨,更有对未来的期许。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四季变化的体验,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融为一体,使得整部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哲学意味和审美价值。
文学影响:《病榻消寒杂咏》不仅在当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丰富了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形式,也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钱谦益作为明清之际文坛宗主的地位和他逝世前的作品,更是成为研究中国文学和历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些作品的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钱谦益的生平和思想,也可以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
《病榻消寒杂咏四十六首 其十六》是钱谦益晚年时期的一部杰作,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文人的生命轨迹,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人们不仅能欣赏到诗歌的艺术魅力,更能从中领悟到生命的真谛和历史的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