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二十一载秋,海宇乂安平寇孽。
江南连岁困兵荒,喜今丰稔民乐业。
我适奉命制两江,亿万生灵如保赤。
念尔吴风尚奢靡,罔知爱养与节啬。
乍遇水旱多逃亡,满目鸠形叹羸瘠。
凡此一旦致流离,皆由平日鲜蓄积。
圣训垂戒示宁俭,王制立法重足食。
易著损象享二簋,诗美丰年盈百室。
我皇上谕十六条,其四农桑五俭节。
尔民日习视为常,我今再复丁宁说。
百王之圣首唐尧,土簋铏羹陋不饰。
万世之师为宣尼,饭疏饮水乐不戚。
后人淫佚与骄奢,往往售田与鬻宅。
尔民有身即有家,仰事俯育资赡给。
贫穷之家固宜俭,贫可自存免贷息。
富厚之家亦宜俭,富可长保免卖拆。
粗茶淡饭尽可饱,何苦珍羞侈罗列。
总然下了三寸喉,一般滋味无分别。
褐衣缊袍尽可暖,何苦锦绮炫鲜洁。
总然遮得七尺体,一般寒暑无差择。
土壁茅檐尽可居,何苦栋宇雕丹碧。
总然住得百年身,一般坐卧无奇特。
留得甘旨养父母,何苦鼎烹宴宾客。
留得膏粱饱妻儿,何苦冶游费杯席。
留得馀财周宗族,何苦邀福事仙佛。
留得馀粟散乡党,何苦信邪求巫觋。
慎勿徵歌爱选声,慎勿贪淫爱渔色。
慎勿画船竞箫鼓,慎勿宝马装鞍勒。
酒楼茶肆切莫登,法物玩器切莫觅。
入庙烧香都是虚,演戏酬神亦无益。
江宁秦淮苏虎丘,扬州红桥好风月。
人道快游名胜场,我道浪费金钱窟。
更有不肖少赢馀,便思嫖赌任抛掷。
百万呼卢豪自夸,十千缠头狂不惜。
又有无知好斗强,听信刁唆事告讦。
苞苴甘作暮夜馈,囊橐罄供胥吏掇。
非徒作孽招人祸,定应召怒遭天殛。
或流异乡为乞丐,或陷非类为盗贼。
不知节俭一念差,遂沦沟壑膏斧钺。
思之可畏亦可痛,亟宜猛省自怵惕。
趁此丰年有收成,大家撙节莫狼藉。
减得一分存一分,省得一粒存一粒。
如此积累少至多,九年馀三三馀一。
纵值荒凶可无患,奚忧冻馁虞匮绌。
莫待无时思有时,常将有日思无日。
若要饱食与暖衣,只须勤耕与力织。
俭为至宝一字箴,民安物阜无奇术。
所
劝民节俭歌
介绍
《劝民节俭歌》是清代诗人于成龙的作品,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教诲,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消费观念和行为习惯,倡导了节俭的生活方式。以下将详细介绍:
创作背景:《劝民节俭歌》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当时国家正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诗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生活状态,特别是江南地区由于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困难,而民间奢靡之风愈演愈烈。作者于成龙作为朝廷重臣,其创作此诗的目的,是为了提倡节俭,避免因奢靡而导致的经济崩溃。
内容概述:《劝民节俭歌》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圣人和普通人的消费模式,来强调节俭的重要性。诗中提到唐尧时期简朴的饮食,以及孔子对简单生活的赞美;同时,也指出了后来人们因骄奢淫逸而导致的贫困与流离失所的情况。诗中强调,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应该保持节俭,因为“粗茶淡饭”同样可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过度消费只会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浪费。
艺术特色: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节俭生活的重要性。如诗中的“土簋铏羹陋不饰”和“饭疏饮水乐不戚”,通过对比简朴的古代饮食和现代人的奢侈生活,表达了节俭生活的意义。同时,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如“粗衣缊袍尽可暖”、“粗茶淡饭尽可饱”,这些生动的描述使读者能够直观感受到节俭生活的美好。
现实意义:时至今日,《劝民节俭歌》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过度消费、浪费资源的现象依然存在。这首诗提醒人们,即使在富裕的情况下,也应该保持节俭,珍惜资源,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对于个人而言,这不仅是道德的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
《劝民节俭歌》不仅是一首文学作品,更是一份文化遗产,它通过简练的文字和丰富的内涵,向世人传达了一种节俭的生活哲学。在现代社会,这首诗的教育意义仍然不可忽视。通过了解和学习这首《劝民节俭歌》,人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智慧,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美德,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可持续的社会。